與其背房貸啃泡麵,不如環遊世界活得精彩!你怎麼選? | M傳媒
與其背房貸啃泡麵,不如環遊世界活得精彩!你怎麼選?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「與其背房貸啃泡麵,不如環遊世界活得精彩!」買房知識家一篇「20年後你還在不在?」貼文引發討論。作者質疑買房的意義,認為把錢花在旅遊、創造回憶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。這種「反房奴」思潮正在年輕世代中發酵,挑戰傳統「有土斯有財」的觀念。
這篇在買房知識家貼文直指核心:
「房子?你帶不走的!死了以後只能留下一堆債務和冷冰冰的磚瓦。」作者強烈主張,與其被房貸綁架20、30年,不如把資金用來周遊列國,讓人生充滿難忘回憶。這種觀點獲得不少網友共鳴,特別是看著房價不斷攀升的年輕族群。
一位28歲的科技業工程師分享自身經驗:
「我月薪7萬,但選擇租屋,每年出國3-4次,去年去了日本、義大利、泰國。與其為了頭期款省吃儉用,我寧可把握年輕時多看看世界。」這種「體驗重於擁有」的生活態度,在35歲以下族群中越來越普遍。
務實派網友提出不同意見
一位剛買房的40歲上班族回應:「旅遊的回憶很棒,但回到家還是要有自己的窩。我年輕時也愛旅行,但現在更享受在自家陽台泡茶的安心感。」他認為,買房雖然辛苦,但提供了老後的居住保障。
價值觀轉變,反映了高房價世代矛盾
當雙北市平均房價所得比超過15倍,年輕人靠薪水買房確實困難,與其追求遙不可及的夢想,不如轉向「及時行樂」的生活模式。這其實是「延遲滿足」與「當下享受」的選擇題。傳統觀念鼓勵人們為了長遠目標忍耐,但新世代更重視當下的生活品質。兩種選擇沒有絕對對錯,關鍵在於是否符合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規劃。
與其極端地選擇「全買」或「全不買」,不如尋找平衡點。例如可以選擇總價較低的物件,或者先買後租,同時保留部分旅遊預算。重要的是做好財務規劃,避免為了買房而完全犧牲生活品質,也不要為了享樂而忽略長遠的居住需求。
買房與旅遊的爭論,其實是不同人生價值的選擇
有人追求安穩的歸屬感,有人渴望自由的人生體驗。在房價高漲的時代,與其糾結於「該不該買房」,不如認真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。無論選擇哪條路,只要能夠為自己的決定負責,讓人生過得充實而沒有遺憾,就是最好的選擇。畢竟,生命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多少房產,而在於你如何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。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