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房貸不到8成算違約? 買家驚爆「鑑價陷阱」苦惱自備款
新房貸不到8成算違約? 買家驚爆「鑑價陷阱」苦惱自備款
「賣方保證貸款8成,最後卻因銀行鑑價不足貸不到!」一名購買新房的網友求助,擔心若因銀行鑑價金額低於購屋價,導致貸款成數不足,自己是否需承擔違約風險?這篇貼文揭露建商與銀行間的「鑑價落差」潛規則,更點出購屋族最恐懼的「自備款缺口」危機!
建商保證V.S銀行鑑價:落差誰買單?
該網友描述,買房時建商信誓旦旦保證:「已請銀行鑑價,貸款絕對8成」,但契約中卻暗藏條款「若因買方個人因素導致貸款不足,需自行補足差額」。
然而,實務上最常見的狀況卻是:
1. 銀行鑑價低於成交價:建商溢價銷售,銀行卻按區域行情鑑價;
2. 政策緊縮放款:央行打房導致銀行放款趨嚴;
3. 建商合作銀行消失:原承諾的銀行突然調整授信政策。
一旦貸款成數不足,買方就得在短時間內籌措數十萬至百萬的自備款,否則可能違約沒收定金!
網友案例:保證8成變6成!
貼文引發共鳴,許多苦主分享類似經歷:
「建商說保證8成,但銀行只願貸65%,差點違約!」
「簽約後才發現合作銀行僅1家,其他銀行鑑價更低!」
「建商說『信用良好就沒問題』,結果鑑價不足照樣被打槍!」
專家揭關鍵:契約條款藏魔鬼
這類糾紛通常取決於契約怎麼寫:
1. 「貸款不足無條件解約」:若契約有此條款,買方可無責解約;
2. 「自行補足」:最不利的條款,買方必須硬籌錢否則違約。
阿明觀點:
買新房想保障貸款成數,不能只聽建商畫大餅!我的建議是:
1. 簽約前先自尋銀行鑑價:
不要只信建商合作銀行,自己找1–2家常往來銀行進行「預鑑價」;
2. 契約加註「但書」:
要求註明「若貸款不足8成,買方可無條件解約並全額退定金」;
3. 保留對話紀錄:
建商口頭保證的貸款成數,務必錄音或寫進契約附件。
關鍵提醒:
「保證貸款」通常只是話術,最終還是看銀行鑑價與政策;
自備款最好多準備1–2成,預防鑑價落差;
信用良好≠保證滿貸,銀行最看重的是「房屋成交價 vs 鑑價價差」!
阿明金句:買房不要賭運氣,鑑價落差是常態!契約寫清楚,才是真保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