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修繕
Line
只是問房就要付仲介費?網友糾結:沒看屋卻自己成交,還要給錢嗎?
日盈社宅

只是問房就要付仲介費?網友糾結:沒看屋卻自己成交,還要給錢嗎?

2025/10/01 |  13 | 加入最愛

只是問房就要付仲介費?網友糾結:沒看屋卻自己成交,還要給錢嗎?
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
房市交易中,仲介費用的認定常常引發爭議。一名網友在論壇上提出自己的疑問:「如果只是透過LINE詢問仲介一間房子,但沒有實際帶看,之後自己找到屋主直接購買,這樣還需要付仲介費嗎?」這問題觸動了許多人對仲介服務價值與法律界線的討論。

首先必須釐清,仲介費用的產生關鍵點在於「服務是否成立」以及「契約是否成立」。根據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,仲介費通常是建立在仲介服務完成的前提下,也就是協助雙方締約並完成買賣。若只是單純透過LINE詢問,尚未進入帶看或簽署相關文件的階段,一般情況下很難認定已經產生支付仲介費的義務。

然而,法律與實務之間仍存在灰色地帶。

部分仲介業者在接到買方詢問後,若已提供完整物件資訊,甚至已聯繫屋主取得釋出條件,則可能主張自己已經「介入交易」。若後續買方繞過仲介直接找屋主成交,業者可能依「違反誠信」提出爭議。雖然在法院實務案例中,多數仍會回到「是否簽署委託書」與「是否有居間成功」這兩大核心,但買賣糾紛確實時有所聞。

房產專家提醒,若只是單純詢問,並未實際進入帶看或斡旋,買方大多不需承擔仲介費用。
但若已簽署任何委託文件、要約書或斡旋單,甚至明確透過仲介取得交易條件,那麼日後跳過仲介直接成交,就可能涉及違約風險。換句話說,重點不在「是否看屋」,而在於「是否透過仲介已經形成買賣基礎」。

更重要的是,這類情況也反映出部分消費者與仲介之間的「信任落差」。

買方擔心多花仲介費,仲介則擔心被「跳單」,最終形成雙方拉鋸。長期而言,建立透明化的服務流程與合約內容,才是減少糾紛的根本之道。

M觀點:

這名網友的提問,讓人再次思考仲介費用的價值與合理性。如果仲介僅止於提供資訊,費用自然難以成立;但若買賣實際建立在仲介的努力上,忽視仲介角色則有失公平。對買方而言,最好的策略是事前釐清合約內容,避免事後爭議;對仲介而言,則需透過專業與服務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。房市交易不僅是金錢往來,更是契約精神與信任關係的實踐。唯有在透明與尊重下,買方、賣方與仲介才能找到真正的平衡點。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