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租天花板?賣厝阿明提『收入連動租金制』
房租天花板?賣厝阿明提『收入連動租金制』
台灣租金高漲的問題確實需要政府拿出更實際的解決方案。
我覺得可以這樣做:首先,政府應該全面調查各地區無殼蝸牛的真實收入,算出大家到底能負擔多少房租。比如說台北市平均月薪4萬2,那合理租金就不該超過收入的3成,也就是1萬2左右,但現在隨便一間小套房都要1萬8,明顯不合理。
有了這個基本標準後,再根據房子本身的條件來調整租金。就像買便當有分價位一樣,空屋是一個價錢,有附家具、電梯或車位的可以加價。比如說基本款空屋每坪租金設上限600元,有電梯加50元,附家具再加50元,這樣房東和房客都有個依據,不會亂開價。
但要讓這個制度可行,政府得配套幾件事:
第一,強制房東誠實報稅,不然現在很多房東都偷漏稅,要他們公開真實租金根本不可能。
第二,對照規定收租的房東給減稅優惠,對惡意漲價的則要罰款。
第三,成立公正的租金評估小組,遇到爭議時可以實地查勘定價。
其實國外早就有類似做法。像維也納的社會住宅租金不能超過收入25%,新加坡的組屋也有限制租金上限。台灣可以先用12萬戶社宅試辦,成功後再擴大到一般租屋市場。同時每月公布各地的「租金痛苦指數」,讓大家知道哪些區域房東賺太兇。
當然會遇到房東反彈,可能有人寧願房子空著也不租,或是轉入地下化。這時候就要有檢舉獎金制度,讓違法漲租的房東無所遁形。不同城市也要有不同標準,總不能要求雲林的租金和台北一樣低。
說到底,租屋市場要合理,不能只靠房東良心發現。政府如果真心想解決問題,就該從真實收入調查開始,建立一套透明、可操作的租金標準,讓年輕人不用再被吸血式的房租壓得喘不過氣。與其整天喊居住正義,不如拿出具體辦法,這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