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前勇敢上車 如今翻倍換屋!網友分享「買房最正確的決定」
五年前勇敢上車 如今翻倍換屋!網友分享「買房最正確的決定」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「如果沒有在五年前買房,我現在大概已經被房價甩到天邊了。」一位網友在買房知識家分享自身經驗,引發許多網友熱烈回應。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買房歷程,也折射出台灣近年房價飆漲下的世代壓力與現實。
這位網友回憶,五年前剛結婚時,手上僅有 300 萬積蓄。
當時咬牙在新北捷運沿線購買了一間三房公寓,雖然鄰居素質不盡理想,但至少有了安身立命的空間。「關上門暗暗罵兩句也能過,最重要的是,至少有個屬於自己的窩。」他笑著回顧當年的選擇。
時間來到五年後,夫妻倆的收入大幅提升。
網友本人的薪資成長約 1.5 倍,太太更因換工作薪水翻倍。財務能力改善的同時,房市也出現驚人變化。原本購入的新北公寓,在新青安房貸政策助攻下順利出售,價格幾乎翻倍,讓他們手中資金充裕。加上這幾年的存款累積,最終成功在台北市蛋黃區捷運附近購入一間電梯大樓,正式實現「小換大、蛋白換蛋黃」的換屋夢。
不少網友對此表示羨慕:「早知道五年前就硬著頭皮買下去了」、「現在房價越追越高,不敢想像五年後會變怎樣」。也有人感嘆:「有資金的人才能玩換屋,沒上車的人只能越等越絕望。」
專家分析,這段故事凸顯出「先求有、再求好」的買房哲學。
房市長期呈現上升趨勢,在資產價格不斷墊高的環境下,提早進場往往比等待所謂「完美時機」來得實際。新青安政策的加持,讓自住族能夠透過較低利率與高成數貸款,抓住房價上漲的紅利,進一步促成換屋循環。
然而,專家也提醒,並非所有人都能複製相同經驗。
首先,房市漲幅受區域、交通建設與市場氛圍影響,並非每一間房子都能「翻倍獲利」。其次,收入與存款的穩定成長,是支撐換屋計畫的重要基石。若只看到資產翻倍的美好,卻忽視還款壓力與生活開銷,可能會掉入過度槓桿的風險。
回頭看這位網友的五年歷程,從新北捷運公寓起步,忍受生活品質的小瑕疵,最終換來資產累積與居住升級。
他在文章最後感性寫道:「還滿感謝自己當年硬著頭皮買下那間公寓,否則現在根本追不上台北的房價。」在房價居高不下的現實下,這段故事給了許多首購族新的啟發:也許沒有完美的起點,但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,房子不只是生活的容器,更是通往未來的重要門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