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貸被綁架了? 「不買保險貸不過」是話術!金管會禁 #房貸綁壽險
房貸被綁架了? 「不買保險貸不過」是話術!金管會禁 #房貸綁壽險
【M傳媒財經中心/專題報導】
網友在買房知識家抱怨,銀行行員在房貸業務中「綁銷壽險」的現象仍時有所聞,引發民眾疑惑:銀行員難道不怕違規嗎?如果違法行為被查獲,是否真的會被開除?這背後的問題與行業規範,再次受到關注。
房貸壽險通常指銀行在核貸時要求借款人同時購買指定的壽險產品,作為貸款風險控管手段。
然而,根據《銀行法》及《消費者保護法》,銀行不得以貸款審核為條件,強制借款人購買特定保險。換言之,若銀行員或分行以貸款成數、利率或核貸與否來綁定保險,就是明顯違法。
許多借款人坦言,過去申辦房貸時常被告知「這是銀行政策」,甚至聽到行員口頭強調「不買保險貸款可能過不了」。
對普通消費者而言,很難立即判斷是否合法,也容易在心理壓力下選擇妥協。事實上,銀行若違反法令,主管機關可依《銀行法》第87條規定處分,最輕可罰款,最重則可記過、撤職,甚至直接開除。金融業內部也有明文規範,任何員工若被查出違法強制銷售,將面臨嚴重懲處。
專家指出,行員行為若被發現違規,主要責任仍落在個人及分行管理層。
銀行通常會要求員工遵循合規流程,核貸與保險購買必須分開告知、同意與簽署。消費者若遭遇綁約情況,可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(簡稱金管會)或消保官申訴,主管機關也會進行查核與裁罰。
然而,問題的根源在於,部分銀行行員對規範理解不足或為達業績壓力而觸碰違規紅線。
專家提醒,不論是房貸、保險或其他金融商品,合規與業務績效並非對立,而是長期信譽與穩定業務的保障。消費者亦應了解自身權益,簽約前確認是否有「非自願條件」,必要時可請教律師或消保單位。
【M觀點】
這個案例提醒我們,金融業務中存在潛在灰色地帶:一方面是業績壓力,另一方面是法律與消費者權益的底線。銀行行員若觸碰違規紅線,可能承擔個人責任;消費者則應增強金融知識、勇於行使權利,拒絕任何形式的綁約。長遠而言,建立透明、合法、尊重消費者意願的貸款環境,才是銀行與客戶雙贏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