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普關稅戰會讓房價大跌嗎?剛需族該現在買還是再等?
川普關稅戰會讓房價大跌嗎?剛需族該現在買還是再等?
最近美國總統大選話題火熱,川普放話要對中國商品加徵60%關稅,甚至可能擴大範圍。很多人開始擔心:「這會不會讓房價大跌?」尤其是正在看房的剛需族更糾結——現在買怕買貴,等三年又怕更買不起。
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但我們可以從幾個關鍵面向來分析,讓你在不預測漲跌的情況下,做出相對理性的決定。
1. 關稅戰「直接」影響房價?其實要看這兩點
川普的關稅政策不會立刻讓房價崩盤,但會透過兩個管道間接影響:
(1) 營建成本會不會漲?
台灣不少建材(如鋼筋、鋁門窗、衛浴設備)依賴進口,如果關稅導致成本上升,建商可能選擇:
硬吞成本(利潤變薄,但怕賣不動不敢漲價)
轉嫁給買家(新案開價更高,中古屋跟漲)
偷工減料(最糟狀況,買預售屋要更小心)
關鍵觀察點:
如果國際原物料大漲,但台灣房市買氣冷,建商可能不敢全面漲價,而是用「送裝潢、免管理費」等變相優惠。
中古屋影響較小,因為成本已經沉澱,屋主降價主要看「供需」,不是建材價格。
(2) 經濟會不會變差?
關稅戰若拖累全球經濟,可能影響:
股市下跌 → 有錢人資產縮水,高端房市買氣降
企業裁員 → 部分人收入不穩,不敢背房貸
利率政策 → 如果經濟太差,央行可能降息刺激房市
但要注意,台灣房市這幾年「抗跌性」很強,除非爆發嚴重失業潮,否則自住需求仍會撐住市場。
2. 自住該現在買還是再等?關鍵在「你的條件」
與其猜測房價漲跌,不如問自己這幾題:
(1) 你等的目的是什麼?
如果為了「省錢」,要算清楚:
假設房價跌10%,但這三年你多付的租金+可能漲的利息,划得來嗎?
如果房價沒跌甚至小漲,你會不會更買不起?
(2) 你的財務狀況能等嗎?
頭期款夠嗎? 如果現在勉強湊得出,但三年後可能更輕鬆,那可以等。
工作穩定嗎? 如果行業容易受關稅衝擊(如出口製造業),建議保守一點。
利率風險:現在利率低,但未來若升息,每月還款金額會增加。
(3) 你看到喜歡的房子了嗎?
如果已經找到符合需求+價格可負擔的物件,與其等不確定的跌價,不如早買早享受。
如果覺得目前選擇少或開價太誇張,可以繼續觀望,但要有心理準備「等待可能沒便宜到」。
3. 務實建議:剛需族這樣做
(1) 繼續看房,但設定「合理價」
不要被「關稅恐慌」或「再不買會漲」的話術影響,堅持用實價登錄周邊行情來出價。
(2) 優先考慮「中古屋」
新案受建材成本影響較大,中古屋價格更多取決於屋主心態,議價空間較彈性。
(3) 貸款先談好
找銀行評估你的貸款條件,確認如果經濟變差,是否還能貸到理想成數與利率。
(4) 做好「緩漲緩跌」的心理準備
台灣房價暴漲暴跌機率低,更可能是「某些區域小跌,某些區域抗跌」。與其等大跌,不如找「CP值合理」的物件。
關稅戰影響有,但不會讓你從買不起變買得起
川普的關稅政策會增加經濟不確定性,但除非爆發全面性衰退,否則房價「大跌」的機率不高。對自住族來說,與其賭未來跌價,不如:
用合理價買適合的房子(別追高,但也別幻想崩盤)
加強自己的議價能力(學會分析實價登錄、貸款條件)
保留緊急預備金(應付可能的經濟波動)
記住,買房最重要的不是「絕對低點」,而是「你負擔得起,且住得舒服」的平衡點。 與其被新聞嚇得不敢動,不如踏實地繼續看房、累積談判籌碼,機會來時才能果斷出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