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Line帳號

政府打炒房成效顯現!房地合一稅數據揭露市場結構轉變

政府打炒房成效顯現!房地合一稅數據揭露市場結構轉變

2025/04/29 |  8 | 加入最愛

政府打炒房成效顯現!房地合一稅數據揭露市場結構轉變

台灣房市正經歷一場深層的結構性調整。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房地合一稅統計數據,政府打炒房政策已明顯改變市場交易型態,短期投機行為大幅減少,中長期持有成為市場主流。

 

▌短期交易銳減 中長期持有成主流

最新數據顯示,房市交易結構出現顯著變化:

短期投機退場:持有1年內轉售案件占比從2022年的25.5%降至2023年的18.2%,降幅達7.3個百分點

中期持有增加:持有2-5年轉售案件占比穩定維持在約25%

長期持有崛起:持有5-10年轉售案件占比從2022年的29.6%攀升至36.1%,增加6.5個百分點

 
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在央行2023年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後,第四季數據顯示:

45%稅率的短期交易占比進一步降至15.7%

20%稅率的5-10年持有交易占比突破40.8%

 

▌三大關鍵因素驅動市場轉型

 

政策效應發酵

房地合一2.0提高短期交易稅率

央行連續信用管制壓縮槓桿空間

平均地權條例限制預售屋轉售

 

金融機構配合

銀行對短期轉手物件估價趨於保守

同一物件1年內交易多採低價估值

放貸成數緊縮影響短期投機報酬率

 

市場機制調整

待售期拉長增加持有成本

自住需求成為交易主力

長期置產型買盤占比提升

 

▌免稅門檻效應顯現

數據顯示另一個重要趨勢:

免稅案件占比從過往約30%降至20.9%,創歷史新低

主因房價上漲使交易獲利普遍超過400萬免稅額

自住6年以上享免稅優惠的適用案例減少

這反映房價累積漲幅已使多數轉售案件產生可觀增值,即使是長期持有者也難免課稅。

 

▌市場新常態成形

交易周期延長:平均持有時間從過往3-5年拉長至5-10

產品定位轉變:建商推案更重視自住需求與長期價值

資金門檻提高:銀行放貸趨嚴促使買方更審慎評估

 

這種轉變有助市場健康發展,但需注意中古屋供給減少的副作用。建議購屋族:

優先考量5年以上持有規劃

善用自住優惠稅率

關注銀行估價與放貸政策變化

 

隨著市場逐步適應新規範,這種以自住和長期投資為主導的交易結構,可望成為台灣房市的新常態。政策制定者下一步應思考如何在這基礎上,進一步提升居住正義與市場穩定。圖/google map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