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修繕
Line
台北大學生生存現形記:月燒三萬的「活著」經濟學
日盈社宅

台北大學生生存現形記:月燒三萬的「活著」經濟學

2025/09/30 |  28 | 加入最愛

台北大學生生存現形記:月燒三萬的「活著」經濟學 

房東阿伯二十年租屋觀察:家長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物價想像 M傳媒財經中心/專題報導】

「現在的大人,根本沒意識到世界早就不一樣了。」一位在台大周邊執業二十年的房東阿伯,一邊泡茶一邊道出台北大學生的殘酷生存現實。開學季總接到家長抱怨孩子零用錢花太兇,但他直言,在今日台北,大學生一個月若沒有三萬元,根本只能勉強「活著」,完全談不上「生活」。這番話掀起網路熱議,也折射出世代間的物價認知斷層。

 

居住成本:一萬五的棲身之處

找個能安靜睡覺的地方,成為台北求學的首道門檻。阿伯觀察,公館、科技大樓周邊,一間具基本居住品質(有對外窗、非頂加)的雅房,月租已達1.2萬元起跳;若想擁有獨立衛浴的套房,更要準備1.5萬至1.8萬元,且多為三、四十年老公寓。光是居住成本,就吞噬多數家長預想的1.5萬元總預算。

 

飲食與社交:隱形的生活開銷

「學生餐廳早就不是便宜的代名詞」,阿伯細數開銷:早餐50元、午晚餐各150元,日餐費至少350元,月計1.05萬元。這還未含手搖飲、宵夜與水果。更關鍵的是,大學生活不只有課業,還有難以迴避的社交開銷,系聚、夜唱、社團迎新,都是同儕壓力的隱形成本。

 

固定支出:被忽略的千元細節 

那些「看不見的固定開銷」同樣驚人:學生月票1,200元、手機網路1,000元、書籍雜費500元,加上洗髮精、衛生紙等日常消耗,女學生還需化妝保養品。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,輕易突破3,000元。阿伯強調,這三萬元僅是「活著」的底線,完全不包含娛樂、治裝、旅遊,更遑論為未來儲蓄。

 

網路論戰:世代價值觀的交鋒

這篇貼文引爆正反論戰。部分網友認同「4-5萬元比較合理」,感嘆「難怪年輕人不敢生」;也有人批評台灣低薪跟不上通膨,非父母不努力。但反對聲浪同樣猛烈,主張「要享受生活就自己賺」、「沒本事別住獨立套房」,認為學生應打工補貼,而非全當伸手牌。這場爭論實為世代經驗斷層的縮影——舊世代難以理解新通膨現實,年輕世代則苦於被貼上「不努力」標籤。

 

M觀點:從生存經濟學到世代對話 

房東阿伯的觀察,精準刺中台灣社會的敏感神經。這不只是數字之爭,更是世代經驗斷層的具體展現。 

對多數家長而言,他們的大學記憶仍停留在千元租雅房、五十元吃飽的年代,難以理解為何現在需要三萬元。但數據會說話:過去二十年,台北房租漲幅87%、外食費翻倍,基本工資增幅卻僅65%。這種物價與收入增幅的落差,正是世代衝突的根源。 

 

與其糾結「該給多少」,不如建立透明的財務溝通。家長可與子女共同編列預算,理解當代生活成本;學生也應學習財務規劃,透過部分工讀分擔開銷。更重要的是,社會必須正視居住正義與學生物價指數的脫節現象,當城市發展將年輕人基本生存門檻越推越高,最終侵蝕的將是整個社會的未來活力。 

 

三萬元是現實的照妖鏡,照出的不只是台北的物價,更是世代間需要重新搭建的理解橋樑。

資訊參考來源 https://tw.nextapple.com/life/20250930/244FEB7444734FDED20BA8E99D863E3F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