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亞灣資產管理專區的三大隱憂
高雄亞灣資產管理專區的三大隱憂
高雄市政府大張旗鼓推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,表面上是帶動南台灣金融發展的美意,但深入分析後會發現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首先,這個號稱「四兆元商機」的專區,實際上可能只是現有金融業務的重新洗牌。高雄中正路原本就是金融機構聚集地,所謂的「新設據點」很可能只是既有分行換個招牌,實質業務內容並無創新。看看台北金融中心發展歷程就知道,真正的國際級金融聚落需要的是市場需求自然形成,而非靠政策強制搬遷。
其次,兩年免租金的優惠看似吸引人,卻可能造成資源錯置。過去類似政策常見「優惠期滿就撤離」的案例,企業只是來享受短期補貼,根本無意長期深耕。更值得擔心的是,這些租金補貼最終還是全民買單,但創造的就業機會和稅收能否回本,恐怕要打上大問號。
最關鍵的是,高雄真的具備發展國際資產管理的條件嗎?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完善的法制環境、充沛的專業人才、便利的國際連結,這些都不是靠劃設專區就能一蹴可幾。看看香港、新加坡的發展歷程,高雄在語言能力、法律制度、人才素質等方面都還有明顯落差。
與其好高騖遠追求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」的虛名,不如務實地發展特色金融業務。例如結合高雄的製造業基礎,發展供應鏈金融;或是利用港都優勢,發展航運金融服務。這些接地氣的金融創新,或許比追逐國際資產管理的夢想要實際得多。
當我們為又一個「亞洲級」計畫歡呼時,或許該冷靜思考:這到底是真正的地方產業升級,還是另一個消耗公帑的政策煙火?高雄需要的不是更多華而不實的口號,而是能真正創造就業、帶動轉型的實質投資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