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商「不二價」?試試用「囤房稅」逼出底價!
建商「不二價」?試試用「囤房稅」逼出底價!
近年來,許多建商打著「成屋不二價」的旗幟,要求買方接受遠高於市場行情的開價。這有可能是建商話術陷阱!尤其當建案面臨「囤房稅2.0」的壓力時,「不二價」可能洩氣。
一位不願具名的代銷業務透露:2025年7月即將全面實施的「囤房稅2.0」導致建商餘屋持稅率最高可達6%,這讓握有餘屋的建商每多持有1個月都在燒錢!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揭開建商「不二價」背後的真相,並教你如何運用「囤房稅」這個致命武器,在談判桌上逼出建商的底價。從查詢使照日期、分析建商財務壓力,到實戰議價話術,一步步帶你破解新成屋購屋迷局。
一、建商為何堅持「不二價」?
許多購屋者看新成屋時,常遇到建商或代銷強硬表態:「我們成屋不算單價,就是這個總價,不議價!」這種情況通常有3種原因:
建案接近完銷:剩餘戶數少,建商不急著賣。
營建成本上漲:近年工料雙漲,建商認為開價已是最低利潤。
營造稀缺感:刻意塑造「不買就沒了」的氛圍,促使買方衝動下訂。
但事實上,「不二價」也是一種話術,當建商餘屋面臨「囤房稅」壓力時,仍有議價空間!
二、關鍵破口:囤房稅讓建商餘屋持有成本暴增
2025年7月上路的「囤房稅2.0」將建商餘屋納入高稅率範圍:
持有1年內:稅率2%~3.6%
持有1~2年:稅率3.6%~4.8%
持有2年以上:最高6%
實戰案例:
台北某建案因使照取得後18個月未售罄,建商原本堅持不降價,但買方查出:
餘屋再6個月就適用4.8%高稅率
建商另有新案需資金周轉成功議價。
如何查建商餘屋壓力?
上內政部「建築執照存根查詢系統」確認使照取得日期。
若使照核發已逾1年,建商每多持有1個月,稅負就增加。
三、4招破解「不二價」僵局
1. 用「總價」包裝議價,避開單坪爭執
建商常說「成屋不看單價」,是因怕買方比價。
這樣談:「我的預算抓總價○○○萬(以實登行情x坪數推算),若能靠近這數字,我可馬上簽約。」
2. 鎖定「高稅負戶別」優先砍價
高樓層、大坪數等難賣戶別,建商更急著出清。
技巧:要求代銷提供「餘屋清單」,挑選使照取得後未售出的戶別。
3. 拿「囤房稅」當談判籌碼
直接說:「貴案使照已拿到X個月,囤房稅明年會調高,與其放著繳稅,不如我們各退一步?」
4. 爭取「隱形讓利」替代降價
若建商死不降總價,可要求:
裝修升級(如廚具、衛浴品牌提升)
付款優惠(拉長工程期、降低簽約金)
贈送費用(管理費、車位清潔費減免)
四、建商「真的不缺錢」?3個觀察重點
持續投放廣告:若FB、YT仍見建案廣告,代表銷售不如預期。
代銷人員流動高:頻繁換銷售團隊可能是滯銷訊號。
同建商其他案促銷:若推新案時猛打折扣,顯示資金壓力大。
五、掌握數據,勇敢出價!
先查使照日期,確認建商餘屋持有時間。
比較周邊實登,算出合理成交區間。
用囤房稅當王牌,逼建商面對持有成本。
記住! 建商的「不二價」就像菜販說「這菜最甜不殺價」,但您手上已有「囤房稅」這把秤,現在是買方市場,大膽談判才是上策!
圖片來源GOOGLE街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