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買的房子,非自住且未設戶籍,賣出後稅收怎麼算?
2013年買的房子,非自住且未設戶籍,賣出後稅收怎麼算?
網友在2013年購入的房子,名下只有這一間,且一直以來都是非自住用途,今年想賣出,但沒有設戶籍。這種情況下,賣出後要繳的稅收會怎麼計算?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影響?以下我們來詳細解析,幫助網友了解相關稅務問題!
1. 房地合一稅 vs. 舊制財產交易所得稅
根據你購入的時間(2013年),這間房子的出售會適用「舊制財產交易所得稅」,而不是2016年後實施的「房地合一稅」。以下是兩者的主要區別:
舊制財產交易所得稅
適用對象:2015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的房屋。
計算方式:房屋出售的「交易所得」併入綜合所得稅計算,稅率依個人所得級距而定(5%~40%)。
成本認定:以房屋的「取得成本」為基礎,計算交易所得。
房地合一稅
適用對象: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屋。
計算方式:依持有期間適用不同稅率(持有2年內45%、2~5年35%、5~10年20%、10年以上15%)。
自住優惠:符合自住條件(設戶籍且居住滿6年)可享400萬元免稅額,超過部分按10%課稅。
2. 非自住且未設戶籍,對稅收的影響
由於你的房子是非自住且未設戶籍,賣出後的稅收計算會受到以下影響:
無法適用自住優惠
舊制財產交易所得稅沒有「自住優惠」的規定,因此無論是否設戶籍,都不影響稅收計算。如果是房地合一稅,未設戶籍且非自住,將無法享受400萬元免稅額與10%優惠稅率。
交易所得的計算
取得成本:包括購屋價款、契稅、代書費、仲介費等。
出售價款:賣出房子的實際成交價。
交易所得:出售價款 - 取得成本 - 相關費用(如仲介費、裝修費等)。
稅率依個人所得級距
交易所得會併入你的綜合所得稅計算,稅率依你的所得級距而定(5%~40%)。
3. 如何降低稅負?
雖然舊制財產交易所得稅沒有自住優惠,但你仍然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合法降低稅負:
提供完整成本證明
保留購屋時的相關單據(如契稅、代書費、仲介費等),並提供裝修費用的發票,這些都可以作為成本扣除,降低交易所得。
善用「重購退稅」
如果你賣掉這間房子後,在2年內買新的自住房屋,可以申請「重購退稅」,退還賣屋時繳納的財產交易所得稅。
諮詢專業會計師
如果交易金額較大,建議諮詢專業會計師,評估是否有其他合法的節稅方式。
未設戶籍的其他影響
雖然舊制財產交易所得稅不受戶籍影響,但未設戶籍可能會影響以下事項:
地價稅與房屋稅
自用住宅的地價稅與房屋稅率較低,未設戶籍可能無法適用優惠稅率。
未來出售的便利性
設戶籍可以證明房屋的自住用途,未來出售時對買家更有說服力。
舊制財產交易所得稅,未設戶籍影響有限
網友的房子適用舊制財產交易所得稅,未設戶籍對稅收的影響有限,但仍需注意交易所得的計算與相關成本的扣除。建議保留完整的購屋與裝修單據,並在出售後妥善規劃稅務,必要時尋求專業會計師的協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