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售屋革命來襲!建商「舉證責任」大逆轉 公平會修法終結「消費者自證無辜」時代
預售屋革命來襲!建商「舉證責任」大逆轉 公平會修法終結「消費者自證無辜」時代
「買預售屋就像開盲盒,交屋後才發現被騙?」這個困擾台灣購屋族數十年的噩夢,終於要畫下句點。公平會一紙修法,正在掀起預售屋市場的寧靜革命。
【M傳媒 房產中心】「我花了一輩子積蓄買預售屋,發現問題後還要自己花錢找律師、蒐證據,這什麼道理?」一位預售屋受害者的血淚控訴,道出台灣房市長期以來的荒謬現象。如今,公平會預告修正《預售屋銷售行為案件處理原則》,將「舉證責任」從消費者身上卸下,重重壓在建商與代銷業者肩上。
舉證責任翻轉
過去發生預售屋交易糾紛時,消費者必須「自證損失」花錢找律師、蒐集證據,只為證明自己不是衝動購屋。這種「造謠一張嘴,闢謠跑斷腿」的荒謬現象,即將成為歷史。
公平會代理發言人林慶堂直言:「預售屋本身不像成屋有實體可看,資訊掌握權在業者手中。」因此修法明確規定,未來發生爭議時,建商與房仲必須證明已提供完整交易資訊給購屋者。
「這就像無罪推定原則,」法律專家解釋,「現在變成建商要證明自己清白,而不是消費者要證明自己被騙。」
數位舉證革新
這次修法也跟上數位化腳步,除了傳統書面文件外,電子郵件、社群媒體、Line或其他電子儲存裝置的傳送紀錄,都能作為舉證依據。
「過去很多糾紛都卡在『他說有給、他說沒收到』的羅生門,」代銷業者坦言,「現在只要保留傳送紀錄,雙方都有保障。」
這種變革不僅減少紙本作業,更能建立完整的數位足跡。業者必須證明消費者確實已審閱資料,包括什麼時間、透過什麼管道、傳送了哪些文件,都要有明確紀錄。
建商還在想...
面對這場舉證責任的大逆轉,建商陣營異常沉默。業界人士私下透露,這項修法將徹底改變預售屋的銷售模式。「以後每個銷售話術都要錄音存證,每個承諾都要白紙黑字,」一位代銷主管憂心表示,「這對習慣『口頭承諾』的業者來說,簡直是災難。」
更嚴峻的是,建商必須建立完整的文件管理系統,從建照影本、基地位置圖、停車平面圖到各戶持分總表,都要有明確的交付證明。這種「全程留痕」的要求,將大幅增加營運成本。
消費者心聲
對購屋族而言,這項修法無疑是遲來的正義。「我買預售屋被騙了兩次,每次都要自己蒐證,最後都選擇放棄,」一位曾受騙的消費者感慨,「如果早點修法,我就不用白白損失上百萬。」
另一個常見的困擾是「廣告不實」。「樣品屋漂亮得像皇宮,交屋後才發現空間小得像牢房,」購屋族無奈表示,「但要證明廣告不實,簡直難如登天。」
現在,舉證責任逆轉後,消費者終於能站在相對平等的立場與建商協商。這種權力關係的改變,才是修法的真正意義。
賣厝阿明分析,修法促進市場健全發展。
「過去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很嚴重,」專家指出,「老實建商因為成本高競爭不過偷工減料的,現在大家站在同個起跑點上。」
更重要的是,這將提升消費者對預售屋市場的信心。「與其擔心受騙而卻步,不如在制度保障下安心購屋,」市場觀察家表示,「對整體交易量反而是好事。」
M觀點:公平會的修法不只是法律條文的調整,更是房市文化的革命。
將舉證責任回歸資訊強勢方,實現了真正的公平正義。對建商而言,與其抗拒改變,不如擁抱透明——建立完善的資訊揭露制度,反而能成為市場競爭的優勢。對消費者來說,這意味著終於能擺脫「買預售屋如賭博」的恐懼。記住,健康的房市不該建立在資訊不對稱上,而是建立在互信與透明的基礎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