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修繕
Line
55歲換屋驚爆年齡歧視!信用800被打槍 銀行規則讓公教心寒
日盈社宅

55歲換屋驚爆年齡歧視!信用800被打槍 銀行規則讓公教心寒

2025/10/08 |  15 | 加入最愛

55歲換屋驚爆年齡歧視!信用800被打槍 銀行規則讓公教心寒

M傳媒 財經中心/深度報導】

「我信用800分、沒欠債、月薪8萬多,卻被銀行嫌太老?」一名55歲公教人員的心聲,在臉書《賣房知識家》社團引發熱議。原以為是最安全的放款對象,卻在換屋申貸時被銀行以「年齡過高」為由拒絕八成貸款。這不只是個案,而是台灣房貸市場潛藏的現實歧視:銀行信任你的信用,卻不信任你的年齡。

 

這位在南港區服務的公教人員,為國奉獻35年,手上擁有一棟無貸款的舊屋與穩定薪資,原打算換購一間適合退休生活的電梯宅。沒想到,銀行卻告訴他:「您年紀偏高,最多只能貸六成。」

 

我距離退休還有十年,為什麼就被當成高風險?

他滿腹委屈。銀行業者私下透露,55歲確實是房貸審核紅線。銀行不會明講,但年過55歲客戶,審查會較嚴格審」一位公股銀行主管直言,「退休風險是放款部門忌諱變數。」

 

相同的條件下,45歲申請人幾乎能輕鬆拿到七-八成貸款,但換成55歲,核貸金額可能直接打六-七折。這就是現實「隱性年齡歧視」樣貌。

 

除了年齡門檻外,換屋族更面臨「先買後賣」的資金煎熬。

過渡性貸款利率往往比一般房貸高出12個百分點,成為無形壓力。若舊屋遲遲賣不掉,雙重房貸像兩顆定時炸彈。即使地段佳、捷運800公尺內的物件,銀行鑑價仍可能低於市價12成,使得資金缺口再度擴大。

 

一名剛經歷換屋失敗的民眾坦言:「我以為三個月就能賣掉舊房,結果拖了一年,兩筆貸款壓得我快喘不過氣。」

 

銀行的風控邏輯,對中壯年族群極為不友善。

首先,55歲申貸者的貸款年限最多20年,與年輕人可貸3040年相比,每月還款額度自然更高;其次,銀行會預先計入「退休風險」,擔心未來收入不穩;再者,若購買的是小坪數或屋齡高的產品,核貸條件更形嚴苛。

 

專家破解:三招突圍年齡紅線

對於中壯年換屋族,房產顧問建議可採三種策略突圍。

首先,增加擔保品,用定存、股票、保單作為附加擔保,提高信貸額度;其次,讓子女共同借款,延長貸款年限、攤平月付;第三,尋求民營銀行或信用合作社,部分業者對年齡限制較寬,願意承作高信用族群。

 

更務實的選擇是「先賣後租」,雖然搬家麻煩,但能確保財務安全,不會陷入雙貸風險。

 

M觀點:

55歲換屋族的困境,折射出台灣金融體系對中壯年族群的制度性偏見。政府一邊鼓勵延後退休,銀行卻用核貸規則逼人提前退出市場。這不僅是金融歧視,更讓房市世代斷層持續擴大。

 

賣厝阿明點出關鍵:「五十歲之後就要預備好換屋計畫。」早一步規劃資金、調整資產結構,比起臨時求助銀行,更能掌握主動權。若能讓年輕子女加入貸款,或降低貸款成數,反而能更靈活應對市場變化。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