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Line帳號

房貸負擔率兩年首降!但「房價所得比16倍」台北購屋仍要16年不吃喝

房貸負擔率兩年首降!但「房價所得比16倍」台北購屋仍要16年不吃喝

2025/05/03 |  18 | 加入最愛

房貸負擔率兩年首降!但「房價所得比16倍」台北購屋仍要16年不吃喝

房價高漲時代下,民眾購屋壓力究竟有多沉重?內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透露了令人憂心的現況。雖然2024年第4季房貸負擔率出現近兩年來首度下降,但全國房價所得比仍高達10.76倍,台北市更飆升至16.43倍,這意味著一個普通家庭要不吃不喝超過16年,才能在台北買得起一間中位數價格的住宅。

 

深入分析這份報告可以發現,房貸負擔率微降0.18個百分點至46.62%,主要歸功於家庭可支配所得的成長。本季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增加0.87%,達到95.56萬元,這個增幅雖然不大,卻剛好抵銷了中位數住宅價格上漲至1,028萬元,以及五大銀行購屋貸款利率上升至2.211%所帶來的壓力。這種微妙的平衡,反映出當前房市的脆弱性-只要所得成長稍有停滯,負擔率就可能立即反轉向上。

 

若將目光轉向六都,會發現購屋壓力呈現明顯的區域差異。台北市不僅房價所得比高達16.43倍,房貸負擔率也維持在驚人的62.43%,雖然較上季微降0.61個百分點,但這樣的降幅對減輕購屋壓力幾乎無感。新北市的狀況同樣嚴峻,房價所得比14.08倍,房貸負擔率更是不降反升,顯示雙北居民正面臨全國最沉重的居住成本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桃園市的表現,其房貸負擔率下降0.65個百分點至42.37%,是六都中降幅最大的地區。這可能與近年桃園產業發展、就業機會增加帶動所得成長有關。相較之下,台中市與台南市雖然房價所得比低於雙北,但負擔率卻逆勢上升,特別是台南市受南科效應影響,房價漲幅已開始超越所得成長速度。

 

這些數據背後反映的,是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。過去十年來,全國房價累積漲幅約60%,但同期間家戶所得成長卻遠遠落後。央行雖然祭出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抑制投機,但效果僅止於讓房價漲勢趨緩,並未真正解決高房價問題。當前的房價所得比10.76倍,意味著一般家庭即使將全部收入用於購屋,也需要超過10年才能買房,這還不包含日常生活開支。

 

面對如此嚴峻的居住壓力,政府政策顯得力不從心。短期來看,擴大社會住宅供給與租金補貼或許能緩解部分需求,但以台南市為例,首批178戶社宅就吸引超過4300人申請,中籤率僅4%,供需失衡可見一斑。中長期而言,如何透過都市更新增加供給,以及促進產業均衡發展來提升民眾實質所得,將是更關鍵的課題。

 

對於有購屋需求的民眾來說,現階段或許可以考慮幾個方向:首購族可善用新青安貸款優惠利率,換屋族可關注各縣市都更分回宅政策,租屋族則應把握擴大辦理的租金補貼。但必須認清的是,在整體房價所得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前,購屋對多數家庭而言,仍將是一場艱難的長期抗戰。這些冰冷的統計數字背後,是無數家庭被迫延後購屋夢想、壓縮生活品質的現實寫照。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