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裝修
Line
喊多才能生存?房仲的秘密:承認房價跌→買方觀望、屋主罵→兩面不是人
日盈社宅

喊多才能生存?房仲的秘密:承認房價跌→買方觀望、屋主罵→兩面不是人

2025/09/19 |  23 | 加入最愛

喊多才能生存?房仲的秘密:承認房價跌→買方觀望、屋主罵→兩面不是人
M 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

在網路論壇上,一位網友提出疑問:「為什麼房仲總是要跟著房蟲喊多?房價漲了兩倍,服務費也跟著翻倍,但現在的市場環境明明不同了,還有不少房仲依然選擇唱多。就算沒業績自己餓死、買不起房,也要持續喊多,這到底是什麼原因?難道房價跌、但交易量回穩不是也能爽爽賺嗎?」

這個問題道出了許多購屋族對房仲的不信任與困惑。房市走到現在,景氣反轉、政策打壓、利率攀升,確實已經不是過去「只要喊漲就能成交」的時代。然而,為什麼房仲仍給人「永遠喊多」的印象?

「喊多」是業務本能?信心才能創造成交
首先,房仲的工作屬於業務導向產業。成交才有佣金,佣金才是收入來源。在這樣的邏輯下,保持市場信心、創造需求氛圍就成為必然策略。若房仲公開「喊空」,除了打擊買方信心外,更可能讓屋主心生恐慌、急於降價,導致房仲陷入兩面不討好的局面。

對買方而言,房仲如果天天說「會跌」,買方只會選擇觀望,結果就是成交量掛零,業績直接歸零。對屋主而言,聽到房仲唱衰市場,往往會懷疑房仲是否有心幫忙推案。換言之,房仲在立場上,幾乎沒有「公開喊空」的空間。

過去的慣性:房價漲=業績飆
這名網友提到「房價漲兩倍、服務費也翻倍」,這正好反映了過去十年的市場現實。房價上漲,成交金額跟著拉高,仲介服務費(依成交金額比例計算)自然水漲船高。當時不僅成交量大,單價也高,等於一筆單能賺得更多。這樣的「漲價紅利」,讓許多房仲養成「喊多」的慣性,因為那是最簡單、最直接的業績來源。
然而,環境已經不同。利率攀升、政府限貸、交易冷卻,過去「喊多」就能推動買氣的模式,正逐漸失效。但部分房仲仍停留在舊有思維,繼續複製過往的喊多話術。

為什麼不「靠量取勝」?
網友提出的另一個關鍵:「房價跌,但交易量回穩不是也能賺?」理論上沒錯,房仲的核心收入來自成交量,而非價格絕對值。只要成交順暢,即使房價下修,仲介公司也能維持營收。但問題在於,台灣的屋主普遍抗跌,往往不願意接受市場下修的現實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房仲「承認行情走跌」,很可能會遭到屋主指責「你在亂砍價」。為了維持與屋主的信任關係,多數房仲寧可選擇繼續喊多,寄望能慢慢磨合買賣雙方的心態,而不是冒險觸碰屋主的逆鱗。

社會觀感與房仲角色困境
更深層的原因在於,房仲長期被視為「賣方代理人」。雖然理論上房仲是居間角色,但現實是佣金比例來自成交總額,房價越高,房仲收入越多。因此,市場普遍認為房仲「利益與屋主綁在一起」,喊多成為角色使然。
此外,部分房仲公司內部KPI設計,也偏向「高價成交」導向,進一步鞏固了「喊多」文化。這種結構性的問題,讓房仲即使明知行情走跌,仍難以在公開場合唱衰市場。

M觀點:市場在轉變,房仲也必須調整
總結來看,房仲之所以「總是喊多」,有三大原因:一是業務屬性使然,必須維持市場信心;二是過去「價漲帶動佣金飆升」的慣性;三是屋主抗跌心態,使得房仲不敢正面承認行情下修。

然而,市場結構正在轉變,價格與成交量的拉鋸正考驗房仲的專業價值。未來,單靠喊多恐怕難以生存,買方更重視的是資訊透明與專業分析。房仲若想在新局中立足,必須從「單純喊多」轉向「精準解盤」,幫助客戶看清行情,才能真正走出困境。
 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