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Line帳號

房子賣不動好焦慮?看屋人潮稀少、無人出價的真相與解方

房子賣不動好焦慮?看屋人潮稀少、無人出價的真相與解方

2025/05/14 |  12 | 加入最愛

房子賣不動好焦慮?看屋人潮稀少、無人出價的真相與解方

最近房市出現一個有趣現象:明明市場上買氣不差,卻有不少屋主抱怨自己的房子乏人問津。張太太位於新北市的三房公寓已經委售一個月,只來了零星幾組客人,連出價都沒有,讓她不禁懷疑:「是我的房子有問題?還是現在市場真的這麼冷?」這種狀況其實反映了當前房市正在經歷的結構性變化。

 

這種現象的關鍵在於「買賣雙方的認知差距」正在擴大

現在的買方普遍具備高度房市知識,多數人會先研究實價登錄、比較區域行情,甚至計算投資報酬率後才決定看房。反觀許多賣方仍停留在前幾年的賣方市場思維,開價往往高於市場行情5-10%,這就形成了「有行無市」的僵局。

 

從市場數據來看,這種「看屋冷、成交溫」的狀況其實相當普遍

根據房仲業者統計,目前中古屋的平均銷售期已從去年的45天拉長至68天,帶看組數減少約3成,但成交價卻沒有明顯下跌。這顯示買方並非沒有購屋需求,而是在等待「合理的價格甜蜜點」出現。

 

物件本身的條件更是關鍵

同樣是30年的中古公寓,經過簡單整理(粉刷、燈光改造、收納空間展示)的物件,帶看量往往是未整理物件的2-3倍。一位資深房仲分享實際案例:「最近有間原本乏人問津的老公寓,屋主接受建議花8萬元進行『輕裝修』後,兩週內帶看組數暴增,最後還出現3組客人競價的情況。」

 

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,賣方需要更細緻的銷售策略

與其被動等待,不如主動創造物件的「不可替代性」。例如強調學區優勢、改建潛力,或是提供彈性的付款方式。同時也要善用「心理定價技巧」,與其開價1580萬,不如定在1488萬,雖然降幅只有5.8%,但能給買方更強烈的「划算感」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現在的買方特別在意「真實性」

過度修圖的房屋照片反而容易讓買方卻步,不如提供真實的屋況影片,甚至主動說明房屋的優缺點,反而能建立信任感。有房仲業者實驗發現,誠實標註「需小幅整理」的物件,獲得的出價意願比刻意隱瞞缺點的高出20%。

 

在這個資訊透明的時代,賣房不再只是「掛牌等客人」的被動過程

想要突破看屋冷清的困境,賣方需要更了解買方的心理,用「合理的價格」加上「有效的包裝」,才能在這場買賣博弈中脫穎而出。畢竟,沒有賣不掉的房子,只有賣不掉的價格與策略。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