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寒冬來襲!房地合一稅收恐現九年首降 專家揭關鍵原因
房市寒冬來襲!房地合一稅收恐現九年首降 專家揭關鍵原因
國內房市正面臨央行信用管制與國際關稅戰的雙重衝擊,市場交易量明顯萎縮,房價上漲動能減弱。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,今年4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僅43.8億元,較去年同期衰退16.3%,創下近年罕見的負成長。房仲業者悲觀預估,今年很可能出現該稅制自2016年上路以來,首度全年稅收減少的狀況。
回顧房地合一稅制實施以來的發展軌跡,由於課稅範圍鎖定2016年後購入並出售的房產,加上近年房價飆漲帶動出售獲利,稅收呈現爆發式成長。數據顯示,2018至2021年間每年稅收成長率都超過100%,2020年突破百億元大關後持續攀升,去年更創下716億元的歷史新高,其中去年12月單月稅收就達97.7億元,顯示房市交易熱絡時帶來的驚人稅收效益。
然而今年市場情勢明顯逆轉,前四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僅145億元,較去年同期衰退12.3%,其中有三個月的稅收低於去年同月水準。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,這種衰退現象反映兩個市場現實:一是房價上漲動能減弱,二是整體交易量持續低迷。他預估在當前市況下,短期內要再創稅收新高難度頗高。
從區域表現來看,4月北部都會區的稅收衰退最為明顯,台北市與桃園市年減幅均超過26%,新北市也有14%的跌幅。反觀中南部市場,台中市與台南市的減幅控制在10%以內,顯示這波房市調整對北部衝擊較大。
值得關注的是,財政部資料顯示,去年房地合一稅收中,適用持有5至10年20%稅率的案件占比高達36.1%,反映多數民眾選擇持有滿五年後出售。曾敬德建議,在當前高稅負環境下,民眾可善用「重購退稅」或「自用住宅連續設籍滿六年享400萬元免稅額」等優惠措施,有效降低稅務負擔。隨著房市進入調整期,如何精打細算已成為置產族群的必修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