賣厝阿明 | 房子買不起、租金一直漲 不妨看看德國怎麼做【M傳媒】
台北、新北等六都的高房價早已將弱勢族群、銀髮族群排除在外,而雙薪的年輕育兒家庭也望之卻步,出了大都會區,舉基隆市為例,房仲業者指出,基隆房價在5年之前還算平易近人,2020年平均單價一坪18.05萬元,2024年預估26.23萬元,漲幅約1.45倍,但看租金部分,10年前6000元可以租到30坪老公寓,現在同社區租金已經達到13500元,漲了2倍多,顯示「房價漲,租金也蹭蹭漲」。
基隆市不是單一現象,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,2024年第1季房租類CPI年增率為2.34%,到了第二季,持續上升來到2.6%,是28年來同期新高。專家指出,外在環境變動如通膨膨脹導致新台幣愈來愈薄,央行連續五次升息後也讓還有房貸的房東成本增加,另外還包括住宅維修、管理費用增加等,在在增加房東的成本,這些都會反映在租金價格上。
除此之外,政策上也會出現「好心辦壞事」的意外,2022年7月起,行政院內政部連續兩年推出300億房屋租金補貼專案,第一年受惠約12萬戶,第二年目標為50萬戶,照顧了部分年輕族群、新婚育兒家庭及弱勢族群,但是全台租屋族群達300萬戶,這一年一年的補助,對整體來說,效益還是有限,甚至已經引發部分房東,在此政策下調高租金,最後苦的還是租屋族。再者就是層出不窮的房屋課稅,房東當然毫不手軟地轉嫁於房租之上,以致房租指數年增率突破2%。
有專家預測,房屋租金上漲導致民眾要求房租補貼的呼籲聲浪增大,但持續每年大幅補貼房租,租金只會愈漲愈高,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,無論中央或是地方政府,未來將恐難應付如此龐大的租金補貼預算以及處理、發放等行政成本,加重政府的經濟負擔,或恐有政策跳票之疑慮。
政府雖然計畫更多的社會住宅,但上有政策下無對策,社會住宅遇到最大的障礙是土地取得不易、取得成本太高,名下有大量土地的中央單位跨部會間,沒有支持此政策的共識,造成政策施行與推動的困難,離最初8年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還有不小的距離。
其實,除了興建社會住宅外,建議可以從政策優惠,包括補貼、融資、稅賦優惠等方式,鼓勵國外盛行的民間自建合作住宅、共享公寓等多元租屋選項,以盡量平衡民眾對於居住的需求。以德國為例,住宅不是商品,是人權,他們極為重視人民居住權,如漢堡市要求,所有住宅專案用地,都需要保留2成給合作住宅團體,另外8成才是普通住宅使用;而首都柏林,租屋市場控制嚴格與法規完整,竟有85%的市民都是租屋族。長期來說,改變台灣買房置產舊觀念,建立以租房代替買房,或許是是人民能夠安居樂業的最短捷徑。
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54aming2015
YT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54aming
新聞來源:https://house.udn.com/house/story/123593/81389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