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修繕
Line
大樓停車場驚傳輕生 住戶恐慌:整棟樓要變凶宅了?
日盈社宅

大樓停車場驚傳輕生 住戶恐慌:整棟樓要變凶宅了?

2025/09/29 |  17 | 加入最愛

大樓停車場驚傳輕生 住戶恐慌:整棟樓要變凶宅了?
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
深夜社區大樓的地下停車場,一名住戶被發現在自家車內輕生。消息傳出後,不僅同層住戶人心惶惶,更引發整棟社區居民憂心:「我的房子會不會從此被貼上凶宅標籤?」這起事件凸顯房市長期以來的「凶宅迷霧」,究竟死亡事件發生在停車位車內,會不會讓社區淪為凶宅?房價又將受到何等衝擊?  

一、法律與實務的認定落差  

根據內政部函釋,凶宅的成立需同時滿足三大要件:「非自然死亡」、「發生於專有部分」、「在賣方持有期間發生」。其中,「專有部分」的界定成為關鍵。  

停車位屬性決定法律認定:  
若停車位屬「法定停車位」或「約定專用部分」,且事件發生在車內(視為專有空間),該車位可能被認定為凶宅。  但若死亡事件僅限於單一車位,整棟大樓不會因此全面淪為凶宅,同棟其他住宅單元通常不受直接影響。  

法院見解可能擴大範圍:  
實務上,法官曾判決「非專有部分但緊鄰居住空間的死亡事件」仍可能構成凶宅。例如高雄某案例中,雖陳屍地點為2樓露台(非專有部分),法院仍可能認定該戶為凶宅,理由是「事件與居住空間密切相關」。  

二、對房價的衝擊與社區隱形損失  

1. 直接影響:車位價值腰斬  

若停車位被認定為凶宅,其價值可能驟降。根據市場分析,一般凶宅物件價格約為市價6至8折,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腰斬。此外,仍可能會有銀行對凶宅車位及關聯住宅採取 「拒貸」或「緊縮貸款成數」策略,進一步壓低交易意願。  

2. 間接衝擊:社區整體聲譽受損  

儘管法律上僅特定單位受影響,但社區冠上「發生非自然死亡」的標籤後,可能導致:  
買方心理抗性:購屋者對社區觀感負面,議價空間擴大。  
租金行情下滑:投資客擔憂出租困難,轉向其他社區。  
管理成本增加:管委會需投入資源澄清疑慮,甚至加強公共空間安撫措施。  

三、專家建議:事前預防與事後處理  

1. 購屋前的調查策略 

詳閱《不動產說明書》中「產權期間是否發生非自然死亡」欄位。  
主動詢問管理員、鄰居,並透過「凶宅網」或新聞搜尋社區歷史事件。  
簽約時加註「保證非凶宅」條款,違約可解約或求償。  

2. 社區的危機管理  

若不幸發生事件,管委會應盡速協調專業清理與心理輔導資源,避免謠言擴散。  
透過社區活動重塑正面形象,例如舉辦公益活動轉移焦點。  

M觀點  

凶宅爭議的本質,是「法律定義」與「市場認知」的落差。即使停車位車內輕生依法僅影響單一單位,但社會觀感往往蔓延至整體社區,形成「標籤化」風險。  
對購屋族而言,與其糾結於凶宅與否,更應關注「社區管理品質」與「危機應變能力」:一個能透明溝通、迅速處理事件的管委會,才是房價最堅實的防線。  
對政策制定者,則需思考如何明確化凶宅定義、建立統一查詢平台,避免消費者因資訊不對稱而卻步。畢竟,居住安全不該建立在模糊的恐懼上,而是透明的資訊與理性的判斷。  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