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售屋款項遭挪用頻傳!內政部急修法堵『爛尾樓』漏洞
預售屋款項遭挪用頻傳!內政部急修法堵『爛尾樓』漏洞
2025年台灣房市迎來大量交屋潮,但同時也爆發多起建商倒閉、預售案淪為爛尾樓的事件,讓購屋族血本無歸。近期包括新北中和「青慕淳」、嘉義及花蓮等地,均出現建商捲款落跑,導致購屋款項遭挪用,信託專戶資金所剩無幾的案例。這些事件凸顯現行預售屋履約擔保機制仍存漏洞,內政部已宣布將在3個月內提出強化方案,以保障消費者權益。
履保機制失靈 建商挪用資金成常態
台灣預售屋市場長期以來採用「履約擔保機制」,包括不動產開發信託、價金信託、同業連帶保證等五種模式。然而,實務上卻頻繁發生建商以「管銷費用」、「設計費」等名義,提前動支信託專戶資金,導致工程尚未完工,專戶款項已所剩無幾。例如新北中和「青慕淳」案,34戶購屋者繳納的3千多萬元購屋款,最終因建商倒閉且信託專戶僅剩600萬元,加上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償,購屋者幾乎無法取回任何款項。
專家分析,現行制度的關鍵問題在於「資金動支標準過於寬鬆」。即使採用「不動產開發信託」或「價金信託」,建商仍可合法將款項用於廣告、行銷等非工程直接相關支出,一旦建商財務惡化,專戶資金可能早已耗盡,無法保障購屋者權益。此外,同業連帶保證與公會連帶保證機制風險更高,若建商倒閉,擔保方往往無力承接續建,導致購屋者求助無門。
內政部擬修法 強化專款專用監管
為解決爛尾樓問題,內政部正研議三項強化措施:
1. 嚴格規範價金用途:確保買方繳納的款項僅能用於工程興建,避免建商在初期即挪用資金。
2. 透明化信託專戶:要求建商在契約中明確載明信託專戶資訊,購屋款須直接匯入專戶,防止私自挪用。
3. 提供信託權益說明書:讓消費者清楚瞭解自身權益,避免因資訊不對稱而蒙受損失。
專家建議:加強監管、提高建商門檻
不動產估價師石振輝指出,現行制度雖有「專款專用」規定,但執行面仍有漏洞。未來應強化信託機構的監管責任,嚴格按照工程進度撥款,並限制非必要支出。此外,由於當前房市景氣低迷、利率攀升,小型建商資金壓力大增,政府應加速修法,並考慮以「不動產開發信託」與「價金信託」為核心,建立更嚴格的資金控管機制。
購屋族如何自保?
在制度尚未完善前,專家建議購屋者優先選擇財務穩健的大型建商,並確認履約擔保機制是否為「不動產開發信託」或「價金信託」,避免選擇風險較高的同業擔保模式。此外,購屋前應詳細審閱契約,確認信託專戶撥款條件,以降低爛尾樓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