辦公市場風暴前夜?台北17萬坪新供給來襲,房東急綁約搶客
辦公市場風暴前夜?台北17萬坪新供給來襲,房東急綁約搶客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一場改變台北辦公市場格局的風暴正在醞釀。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長達最新示警,未來兩年台北市將有高達17萬坪的新辦公大樓陸續完工入市,這個相當於台北市現有辦公存量三分之一的巨量供給,正在市場上掀起暗湧。面對即將到來的供給海嘯,不少辦公大樓房東已提前行動,紛紛祭出延長租約、提供彈性條件等優惠,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「搶客大戰」。
根據戴德梁行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報告,這場供給潮的起點已經顯現。本季最大的新供給「冠德集團民權大樓」一次釋出9千坪辦公空間,拉開了這場市場變局的序幕。楊長達分析,儘管今年預計有9萬7千坪新增面積完工,但市場已去化7萬多坪,目前空置率仍維持在相對健康的7%水平,顯示企業升級與增租的需求依然強勁。
然而,真正的考驗將在明年開始。楊長達指出,明年將有3萬9千坪新供給釋出,但這只是前奏曲。關鍵在於後年,當台北雙星大樓C1D1捷運聯開案完工後,將為市場帶來17萬坪的龐大供給,加上第三年的持續釋出,總計未來兩年將有超過30萬坪的新辦公空間湧入市場。這個數字相當於台北市現有辦公存量約三分之一,勢必對市場造成結構性影響。
面對這場即將到來的供給海嘯,敏感的房東們已經開始行動。楊長達觀察到,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明顯趨勢:房東紛紛主動出擊,透過延長租約來穩住現有客戶。目前一般辦公租約多以兩年為期,但現在已有房東願意簽訂長達五年的租約,就是為了在供給高峰來臨前,提前鎖定優質租客。這種「未雨綢繆」的策略,反映了房東對未來市場競爭加劇的預期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場供給衝擊似乎呈現「市中心熱、內湖冷」的兩極化現象。在台北市中心,由於有新辦公大樓的加入,加上企業持續的升級與擴充需求,楊長達預期**租金上漲的趨勢在未來一、兩年內不會改變**。特別是符合**ESG趨勢**的新世代辦公大樓,將成為企業擴張時的首選,在租金與去化速度上都具備明顯優勢。
相較之下,內湖廠辦市場就顯得前景黯淡。楊長達分析,內湖廠辦密集完工期是在2000年左右,如今這些建物屋齡已高,但還未到達都更時機。這些老舊廠辦能否符合現代產業的發展需求,成為許多企業主考量的重點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內湖廠辦租金成長面臨阻力,空置率上升已是可以預見的趨勢。楊長達更預言,五年後內湖可能出現大規模重建潮,在這之前,租金和空置率都將「慢慢悲觀」。
M觀點:
這場辦公市場的供給海嘯,將成為檢驗台北商用不動市場體質的試金石。從短期來看,房東的「綁約搶客」策略確實能緩解部分壓力,但長期而言,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進入優勝劣汰的調整期。符合ESG標準、具備智慧建築認證的新世代辦公大樓,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;而老舊、缺乏特色的辦公空間,則可能面臨租金下調與空置率攀升的雙重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