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白區淪為『賠售第一排』!專家警告:這些重劃區房價恐崩2成
蛋白區淪為『賠售第一排』!專家警告:這些重劃區房價恐崩2成
台灣房市正面臨一場供給過剩的嚴峻考驗。根據最新統計數據,近五年來全台新成屋完工量高達54.3萬戶,其中台中市以10萬戶的驚人數量位居全台之冠,桃園市則以9萬戶緊追在後。這波被稱為「史上最大交屋潮」的現象,恰逢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實施後的市場冷卻期,使得供需失衡問題更顯突出。
重劃區開發熱潮釀成供給過剩
這波交屋潮的源頭可追溯至2021至2023年間的房市熱絡期。當時受惠於疫後資金回流與AI產業崛起,建商大舉推案搶市,從蛋黃區一路外溢至蛋殼區。經過3至5年的興建週期,這些大量推案的建案如今正集中進入完工階段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台中市在十四期、十三期、單元十二、總站特區及台中港特定區等新興重劃區的接力開發下,成為這波交屋潮的最大貢獻者;桃園市則憑藉中路、小檜溪、草漯、客運園區及機捷沿線的山鼻、興南等新市鎮開發,穩居北台灣供給量榜首。
然而,市場環境已與推案熱潮時期大不相同。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後,房市買氣明顯降溫,但建案工程已進入尾聲無法喊停,導致今年上半年完工的新成屋數量不減反增。據統計,台中市今年上半年新成屋量已達去年全年的55%,桃園市也達到去年的近6成,預估2025年兩地的供給量將再創新高。
蛋白區淪為市場調整重災區
這波交屋潮的最大隱憂在於供需嚴重失衡。許多位於蛋白重劃區的建案,因貸款成數遭銀行低估,導致購屋者在交屋前選擇解約退戶,或是一交屋就立即賠售的情形日益普遍。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,這些蛋白重劃區已成為解約潮與賠售潮的「海嘯第一排」,市場價格鬆動的可能性越來越大。
面對買氣低迷與賣壓沉重的雙重挑戰,建商已開始調整推案策略。業界預估,進入第四季後,建商將採取「讓利銷售、減量經營」的保守做法。部分建商甚至已開始透過贈送裝潢、家電等方式變相降價,或是直接調降售價10%至15%來刺激買氣。
房市版圖向買方傾斜的關鍵時刻
這波交屋潮不僅考驗建商的資金調度能力,也將重塑台灣房市的供需結構。隨著大量新成屋湧入市場,買方議價空間可望擴大,房市主導權正逐漸從賣方轉向買方。然而,這樣的市場調整也伴隨著風險,特別是對於在高峰期購入預售屋的消費者而言,可能面臨資產縮水的壓力。
未來半年將是觀察台灣房市走向的關鍵期。若供給過剩問題持續惡化,不排除會引發更大幅度的價格修正。對於有購屋需求的消費者來說,這或許是一個難得的進場時機,但同時也需謹慎評估區域發展潛力與自身財務狀況,避免陷入「買在高點」的困境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