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仲叫我別降價!賣房「一次砍到底」反而更難賣?專家揭3大致命傷
房仲叫我別降價!賣房「一次砍到底」反而更難賣?專家揭3大致命傷
心急屋主慘賠實錄:大幅降價嚇跑買家、疑有瑕疵更難賣,一張表教你聰明定價
一位網友近日在論壇上分享自己的困境。他表示目前正在賣房,心裡非常焦急,想要一次性把價格「降到位」,希望能趕快把房子脫手。但房仲卻建議他先不要急著降價,可以再觀察市場一段時間。這讓屋主相當困惑,也擔心「萬一降了價還是賣不掉,豈不是白白吃虧?」對於長期賣不出的壓力,他更直言「已經覺得累壞了」。
其實,這樣的心情在賣房市場上相當常見。對屋主來說,一方面希望能快點賣掉房子,把資金回收或解除壓力;另一方面又怕降價太多,自己手上的資產大幅縮水。那麼,到底該聽仲介的建議慢慢觀察,還是一次殺到最低價,換取成交速度呢?
大幅降價的3大致命傷
從市場角度來看,一次性大幅降價可能產生反效果:
1. 引發疑慮:買方可能會懷疑「是不是屋況有嚴重問題」,反而卻步觀望
2. 破壞行情:過度降價可能影響同社區行情,導致其他賣方反彈
3. 壓縮空間:一次降到底,反而讓買方覺得「還有再砍價空間」
房仲為什麼建議「不要急著降」?
仲介通常希望成交,但也不希望賣得太低影響行情,因此會建議「先觀察」,避免屋主情急之下砍價過多。對於網友「怕降了也賣不掉」的憂慮,確實有其道理,因為房市不是只有價格決定一切,有時候買方資金狀況、銀行貸款核准與否,甚至市場氣氛,都會影響交易。
理想定價策略:設定「心理底價」和「公開售價」
比較理想的做法,並不是一次大幅降價,而是先透過行情比價,設定一個「心理底價」和「公開售價」。
舉例來說,如果行情落在1500萬元附近,屋主心理可以接受的最低價是1400萬元,那麼就可以先掛在1550萬元,讓議價空間自然存在。若市場反應冷淡,再逐步調整,而不是一次砍到最低。這樣一來,既能保有彈性,也能避免買方覺得「急賣屋,應該還能再殺價」。
賣房成功3關鍵:價格、曝光、屋況
很多人覺得房子賣不掉,是因為「市場冷清」,但往往忽略了曝光方式。現在買房的人多半會先上網比價,如果照片拍得不佳、資訊不完整,或是屋況沒整理好,買方第一眼就可能失去興趣。相反地,若能先小幅整理屋況,搭配專業攝影與完整的物件描述,成交速度往往會快得多。
聰明定價策略表
總結來說,這位網友急著一次降價出清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專家提醒,「過快降價」有時候並不是最好的解方,反而可能讓買方覺得還有更多議價空間,導致更難成交。與其情急大砍價,不如先掌握市場行情,設定心理底價,並搭配良好的行銷方式,讓房子在合理價格內自然吸引買方。畢竟賣屋不只是價格戰,更是一場心理戰,調整好策略,才能又快又穩地找到理想買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