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修繕
Line
打開
未成年買房不一定被課稅!關鍵在「這一點」財政部親解免贈與稅眉角 | M傳媒
日盈社宅

未成年買房不一定被課稅!關鍵在「這一點」財政部親解免贈與稅眉角 | M傳媒

2025/11/03 |  26 | 加入最愛

未成年買房不一定被課稅!關鍵在「這一點」財政部親解免贈與稅眉角 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
「小孩名下買房會被課贈與稅嗎?」這是許多家長在資產規劃時最關心的問題之一。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近日特別說明,只要能清楚證明房款「確實來自未成年本人自有資金」,例如歷年受贈、繼承或遺贈所得,且未被提領挪用,就能合法免除贈與稅。

 

國稅局指出,依《遺產及贈與稅法》第5條第5款規定,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(包含未成年人)購置的財產,原則上會被視為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「贈與」給他們。但若能提出完整證據,證明購屋資金確為未成年本人所有,便可適用但書規定,免課贈與稅。

 

舉例來說,台北國稅局分享一件實際案例:

一位父親(甲君)替12歲的兒子(乙君)在淡水購屋,總價1,600萬元。父親主張兒子的購屋款全來自其歷年受贈的存款。經國稅局調閱乙君的存摺及轉帳資料後,確認這筆1,600萬元自受贈以來未曾被提領使用,且資金流向明確,因此認定為乙君「自有資金」,全案免課贈與稅。

 

換句話說,只要能「說清楚、講明白」資金從哪裡來、怎麼用的,就不用擔心被認定為父母假贈與。反之,如果資金來源模糊、或款項經父母帳戶轉入轉出過多次,稅務機關恐將推定為贈與行為,依法課稅。

 

稅務專家指出,家長若計畫讓子女名下持有不動產,應事前妥善留存金流紀錄,包括存摺影本、轉帳明細、贈與契約或遺產繼承文件等,並確保資金長期停留於未成年帳戶、未混用。這些都是日後免稅認定的關鍵依據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法律並未禁止未成年持有房產,但買房行為須由法定代理人代為處理,相關合約、稅務申報及資金來源都須符合規定。若有任何疑義,國稅局也提供免費服務專線0800-000-321,民眾可直接洽詢專責人員獲得協助。

 

M觀點:從稅務角度來看,政府並非阻止未成年購屋,而是要防範「藉名避稅」的灰色操作。家長若真為子女長遠打算,最該做的不是急著過戶,而是提前規劃金流、保存紀錄。正如專家所言,「名下有房不代表贈與,一切要講得出、證得明」,懂得依法操作,才是理財與傳承的真正智慧。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