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第二度普發!2360億現金11月中前發放 2357萬人領萬元
史上第二度普發!2360億現金11月中前發放 2357萬人領萬元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全民引頸期盼的萬元紅包,終於有了明確的時間表!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在立法院正面承諾,最慢將在11月中以前啟動普發現金作業。這筆總規模高達2,360億元的消費韌性預算,即將注入台灣社會,預計將有2,357萬人受惠。然而,在歡慶的背後,龐大的行政作業壓力與蠢蠢欲動的詐騙集團,正為這項德政蒙上一層陰影。
這場史上第二度的普發現金政策,正以驚人的效率推進。卓榮泰在立法院報告「韌性特別預算案」時明確表態,只要預算完成三讀,行政部門將在一個月內啟動發放作業。這個涵蓋近全台人口的現金發放計畫,將延用2023年的成功模式,讓符合資格的六類族群都能順利領取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次的發放對象更加完善,除了在國內現有戶籍的國民外,還包括領取期間出生的新生兒、有永久居留許可的外國人、無戶籍國民、外籍或陸港澳配偶,甚至具中華民國國籍的政府駐外人員及眷屬都在受惠範圍內。這種包容性的設計,展現了政府對多元族群的照顧。
然而,龐大的行政作業正面臨時間壓力。從預算三讀通過到實際發放,需要完成系統修改、資安防護、詐騙防制等複雜準備工作。若立法院能在10月17日完成預算三讀,到11月中僅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中間還夾帶著連假,讓行政部門必須與時間賽跑。
卓榮泰特別強調,今年最大的挑戰在於防範詐騙。去年發放期間就曾出現大量與普發現金相關的詐騙案件,隨著科技進步,今年的詐騙手法可能更加猖獗。因此,政府在追求效率的同時,必須將資安防護與詐騙防制列為最優先考量,確保民眾的權益不受侵害。
除了普發現金外,這項特別預算還編列了300億元挹注勞健保基金,以維持社會保險制度的穩定運作。同時,行政院也已預留200億元額度,用於後續的產業支持措施,展現政府多管齊下強化經濟韌性的決心。
M觀點:
這波萬元現金發放,短期內確實能為民間消費注入強心針,但背後的財政紀律與長期效益值得深思。當政府選擇以普發現金作為經濟刺激工具時,必須思考這種政策是否真的能達到「強化經濟韌性」的目標,或者只是曇花一現的消費熱潮。更重要的是,在發放過程中如何確保資安防護與詐騙防制的完善,將是檢驗政府執行力的關鍵指標。與其將焦點放在發放時程的競速,不如思考如何讓這2,360億元發揮最大邊際效益,真正轉化為提升台灣經濟體質的養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