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寶媽靠買房存出三千萬身價!「房貸比儲蓄險更會逼錢」的投資哲學 | M傳媒
三寶媽靠買房存出三千萬身價!「房貸比儲蓄險更會逼錢」的投資哲學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「如果沒有買房,我可能只是個存款幾百萬的月光族!」一位育有三子的中年媽媽在論壇分享自身經驗,她坦言自己完全不懂投資,把「買房」當成強迫儲蓄的唯一方法,多年下來累積了價值三千萬元的房產,這成了她生活中最驕傲的成就。這種「把房貸當儲蓄」的觀念,引發許多網友共鳴。
這位三寶媽在貼文中細數自己的買房心路歷程。她一開始買房只是為了強迫自己儲蓄,後來更發現「租金真的只是拿來付利息」的現實。對她來說,買房不只是投資,更是一種生活習慣的改造。她笑稱自己除了買房這件事外,其他方面都很脫線,唯獨在房產投資上找到了成就感。
「我不去算是否賺到多少,但是存到的就是我的」。
與其把錢花在不知不覺的日常消費中,不如轉化成房屋頭期款和每月房貸,這種「強迫儲蓄」的效果,遠比任何理財計畫都來得有效。
特別的是,這位媽媽強調她的三千萬房產是「不含老公的」,夫妻倆人對房產投資採用了相同模式。這種夫妻各自管理房產的作法,其實反映了現代家庭財務規劃的新趨勢。根據台灣夫妻財產制,如果沒有特別約定,夫妻各自名下的財產由各自管理。
房產專家分析,這種「把房貸當儲蓄」的觀念確實有其道理。
與其支付租金幫房東繳貸款,不如自己當屋主,每月付款最終會轉化成資產。而且台灣目前的低利環境,讓房貸負擔相對較輕,更強化了這種做法的可行性。對於「我不懂投資,買房成了我唯一的興趣」這種想法,理財規劃師表示認同。對大多數人來說,與其研究複雜的金融商品,不如選擇相對簡單的不動產投資。只要選擇地點適中、符合需求的物件,長期持有下來通常都能獲得穩定回報。
三寶媽故事告訴我們,買房不只是一種投資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與其把錢花在過度消費上,不如轉化成實質資產。當然,房市也有波動風險,不是保證穩賺不賠。但對於有紀律的長期持有者來說,買房確實是同時達成「居住」與「儲蓄」雙重目標的好方法。畢竟,看著資產隨著時間成長,那種成就感確實是無可取代的!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