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震災重建陷補助困境 災民憂自掏腰包難負擔
花蓮震災重建陷補助困境 災民憂自掏腰包難負擔
0403強震後,花蓮縣府獲7.9億元善款投入賑災,但隨著重建計畫推進,經費所剩不多。許多受災建物雖符合「耐震弱層補強」補助資格,卻因中央補助標準以「棟數」計算,導致樓地板面積大的社區實際獲助金額嚴重不足,加上每坪12萬元重建補助與現行營建成本落差,災民焦慮喊話:「盼縣府用善款補足缺口!」
一棟補助1500萬 大面積社區吃悶虧
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解釋,目前中央提供兩種重建補助方案:若走都更或危老重建,每坪最高補助12萬元、上限360萬元;若依《建築法》申請,每坪可補助15.3萬元(約市價18萬元的85折)。其中集合住宅多選前者以爭取容積獎勵,透天厝則傾向後者較划算。
但爭議更大的是「耐震補強」補助。現行規定每棟補助上限1500萬元,導致像花蓮市「華爾街大樓」、吉安鄉「山海觀大樓」這類「棟數少、面積大」的社區,獲助金額遠不如量體相當卻棟數多的建物。山海觀管委會主委李國隆無奈表示:「我們兩棟樓的總面積比其他社區大得多,但補助差價竟達3倍以上!」
縣府坦言已向中央反映此不合理現象,國土署近期鬆口同意研議將「樓地板面積」納入補助計算,可望縮小落差。目前全縣30多件耐震補強申請案中,僅1件通過審核。
善款剩4.2億 縣府承諾優先助弱勢
社會處長陳加富透露,震災善款扣除已規劃項目後剩餘約4.2億元,將優先協助經濟困難災民。對於災民呼籲延長2年租金補貼,縣府正與中央評估延長方案。
這場重建馬拉松才剛起步,災民卻已身心俱疲。有住戶私下抱怨:「補助標準像在懲罰大樓住戶!」如何讓政策更貼近實際需求,考驗地方政府與中央的協調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