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漏水真相逆轉!9成抓漏都搞錯 專家揭『免賠自救術』」
「漏水真相逆轉!9成抓漏都搞錯 專家揭『免賠自救術』」
樓下漏水責任歸屬引爭議 專家教你正確處理流程
新屋交屋不到半年就遇到樓下漏水糾紛,確實令人困擾。近日有網友反映,樓下鄰居指控其房屋漏水導致天花板損壞,要求承認責任並賠償,但經過初步測試有九成機率並非從自家漏出,且漏水多發生在雨天,目前房屋尚未入住。這種情況下的責任歸屬與處理方式,成為許多民眾關切的問題。
根據民法第184條及第191條規定,不動產所有人對因物件設置或保管欠缺所生的損害,應負賠償責任。然而,這必須建立在明確的因果關係上。首先需要確定漏水源頭,而非單方面認定責任歸屬。在尚未確認責任前,要求賠償並不合理。
專業水電師傅建議,處理漏水糾紛應遵循標準程序:
第一步是共同委託專業鑑定單位進行檢測,而非由單方主導測試。檢測時應由雙方在場見證,並簽署檢測同意書。檢測報告會明確指出漏水源頭、原因及修復建議,這份報告才是責任歸屬的關鍵證據。
在費用分擔方面,通常檢測費用由雙方先行平均分擔,待責任確定後再由責任方負擔全部費用。若檢測結果證明非您方責任,則可要求對方返還已支付的檢測費用。修復費用則完全由責任方承擔,包括樓下的損害修復和漏水源頭的修復工程。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交屋未滿半年,且尚未入住。
根據預售屋買賣契約書,建商通常會提供一年防水保固。若漏水原因與房屋結構或施工品質有關,應優先聯繫建商處理。此外,透過房仲購屋的消費者,也可要求房仲協助協調處理,因為前屋主負有瑕疵擔保責任。
雨天漏水較嚴重的情況,確實可能與外牆滲水或公共管線問題有關,這些都非單一住戶的責任。建議可先向管委會反映,檢查大樓外牆防水或公共管道間是否有所損壞。若涉及公共設施問題,修復費用應由管理基金支出。
若對方持續無理要求,可尋求第三方調解。
各縣市政府都設有免費的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,也可透過里長或區公所進行協調。在調解過程中,保持理性溝通並提供相關證據,如漏水照片、檢測報告、溝通記錄等,都有助於釐清責任歸屬。
M觀點 處理漏水糾紛需要耐心與專業判斷。
在責任未明前,不宜輕易承認責任或答應賠償。透過正式檢測程序釐清事實,依法依理處理,才能有效解決問題,同時維護自身權益。建議盡快委託專業人士進行全面檢測,並保存所有相關證據,以備不時之需。M傳媒 https://94m.com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