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都建照展延助營建業喘息 台南直言「限貸令」引關注
六都建照展延助營建業喘息 台南直言「限貸令」引關注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隨著房市冷卻、銀行貸款審核趨嚴,再加上建築工地缺工缺料,營建業壓力如雪上加霜。面對此情況,六都政府陸續宣布展延建造執照期限2年,成為營建業近期最受矚目的政策暖風。台中市率先發文,桃園、高雄、台南緊隨其後,新北市則直到9月底才跟進。值得注意的是,各縣市在公告理由的表達上也各有特色,其中台南市甚至直言「中央頒布限貸令」,引發市場熱議。
建築師劉獻文分析指出,展延政策本質上是針對2023至2025年間取得有效建照的案子,額外延長兩年施工期限;而原本《建築法》第53條賦予的1年展延權利依舊保留,但必須扣除前一波疫情已申請的展延時間。不同縣市在公文措辭上的差異,主要是表達風格不同,但核心目的相同,為建商在房市低迷、資金與人力壓力下提供喘息空間。
觀察六都,台中市率先於5月26日發文,桃園、高雄、台南接續跟進,新北市則於9月30日加入展延行列。建築師張紘聞解釋,中南部地區透天住宅案多,工期原本就短,通常只有10至12個月,工期壓力大,因此較早採取展延措施;北部則因建案規模較大、工期較長,後續才跟進,形成「中南部先行、北部再跟」的現象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六都在展延公文中的理由略有不同。部分縣市提及美國對等關稅因素,而台南市大膽點名「中央頒布限貸令」,直言不諱,突破央行一貫否認限貸存在的說法,成為最「敢寫」的城市。此舉也被市場解讀為對營建業壓力的公開呼應,象徵地方政府願意為業者爭取更多空間。
對於建商而言,建照展延可說是及時雨。欣聯建設執行長蕭傑楷表示,這項政策能讓未動工的小案子獲得喘息時間,也方便尋找營造廠,對興建中的案子更是解套,尤其在缺工缺料的現況下,工程期限得以延長,降低施工壓力。他也指出,雖然延長工程期間可能增加成本,但在當前環境下,這是「不得不為」的策略;同時也能配合銷售進度,避免因去化速度緩慢而造成資金周轉困難。
【M觀點】
建照展延固然對營建業是一劑解壓藥,但並非萬靈丹。市場冷卻、資金緊縮的趨勢仍在,建商必須同步檢視財務體質、銷售策略與工程規劃,才能真正穩住營運節奏。展延政策的出台,折射出台灣房市當前的結構性挑戰——施工周期延長只是表象,真正考驗的是建商如何在資金、材料與人力三重壓力下,守住品質與交屋承諾。台南直言「限貸令」的做法,也提醒市場,地方政策的靈活運用,可能成為業者渡過寒冬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