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修繕
Line
「食品能試吃、車子能試駕,為何房子不能試住?」
日盈社宅

「食品能試吃、車子能試駕,為何房子不能試住?」

2025/09/28 |  25 | 加入最愛

「食品能試吃、車子能試駕,為何房子不能試住?」
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
買房前如果能先試住一週,該有多好!「食品能試吃、3C能試用、車子能試駕,為什麼房子不能試住?」這個問題直指不動產交易中最核心的矛盾。消費者花費畢生積蓄購買的產品,竟然是唯一無法在購買前充分體驗的高單價商品。

從技術層面來看,試住服務面臨多重挑戰。
首先是最直接的成本問題,一套房屋從完工到銷售,每閒置一天都是成本。若提供試住服務,不僅需要專人管理,還需承擔家具設備損耗、水電費用等開銷。建商估算,若推出試住服務,每戶每月成本可能增加5-10萬元,這些費用最終仍會轉嫁到房價上。

法律責任更是關鍵障礙。
試住期間若發生意外,責任歸屬難以界定。現行法規對短期居住的規範也不明確,試住可能被認定為旅宿業務,需要符合相關法規要求。此外,試住後的個資保護、隱私權等問題,都是業者必須考慮的法律風險。

不動產「重銷售、輕體驗」文化。
多數建商認為,透過樣品屋、模型和華麗的銷售話術就已足夠,缺乏創新服務的動力。消費者雖然有需求,但尚未形成足夠的市場壓力來改變現狀。另一個有趣的心理因素是:試住服務可能產生反效果。當消費者有機會仔細檢視房屋缺點時,反而可能降低購買意願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建商更傾向於營造「夢幻體驗」,而非「真實體驗」。

國外創新「先租後買」模式
讓消費者在1-2年內以租客身份體驗,期滿後可選擇購買,部分租金還能抵扣頭期款。這種模式雖然不是純粹的試住,但某種程度滿足了消費者對居住體驗的需求。

消費者心態矛盾。
一方面希望透過實際居住發現問題,另一方面卻可能懷疑:「為什麼這間房子需要提供試住?是不是有什麼隱藏缺點?」這種懷疑心態,反而可能讓試住服務成為銷售的阻礙。

此外,試住體驗的「代表性」也是問題。短暫幾天的居住,能否真正反映長期生活的狀況?鄰居的作息、社區的管理品質、不同季節的環境變化,都很難在試住期間完全體現。

隨著科技進步,虛擬實境(VR)和擴增實境(AR)技術提供部分解決方案。
買家可以透過VR設備體驗不同時段的採光、模擬家具擺設,甚至預覽裝修後的效果。雖然無法完全取代實際居住體驗,但已能提供比傳統樣品屋更豐富的資訊。

有些建商則選擇提供更透明的資訊,如公布隔音測試報告、管線配置圖、社區公約等,讓買家在決策前有更充分的參考依據。

M觀點:試住服務的困境反映的是不動產市場轉型期的矛盾。

理想的解決方案可能是「分級體驗」模式:從基本的VR體驗、進階的實屋參觀,到高端的短期試住,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。與其追求完美的試住方案,不如建立更透明的房屋資訊揭露制度,讓消費者能夠在充分資訊下做出決策。未來,能夠在「體驗經濟」與「成本控制」間找到平衡點的業者,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