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約潮來襲!台中每天1.2戶棄單、桃園投資客慘賠百萬逃命
解約潮來襲!台中每天1.2戶棄單、桃園投資客慘賠百萬逃命
央行緊縮政策與市場預期轉變的雙重打擊下,台灣預售屋市場正經歷一場無聲的風暴
2025年台灣房市面臨嚴峻考驗,根據實價登錄最新統計,今年上半年全台預售屋解約量達1,339件,這個數字相當於2024年全年總量的七成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這波解約潮已經連續四個月單月解約件數超過200件,顯示市場信心正在發生微妙變化。
區域分化明顯
這波解約潮呈現明顯的區域集中特性。台中市以231件解約量居六都之冠,桃園市219件緊隨其後,高雄市則以190件位列第三。這三個城市恰好都是過去幾年房價飆漲的熱區,如今在市場修正階段首當其衝。
從增長幅度來看,台中市解約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超過八成,成為預售屋解約增幅最大的都會區。若以月均量計算,台中市平均每月解約38.5件,相當於每天都有超過一件預售屋合約被解除。
多重因素交織
這波解約潮的背後是多重因素的疊加效應。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於2024年9月實施後,房市熱度快速降溫。預售市場從2024年上半年旺季的月銷1.4萬戶,銳減至現在單月交易跌破4,000戶,成交量萎縮超過七成。
同時,銀行對房貸的審核趨於嚴格,許多購屋者發現實際核貸成數低於預期,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。加上2025年4月股災的衝擊,更多家庭面臨財務壓力,不得不放棄預售屋合約。
解約背後的艱難抉擇
對購屋者而言,解約是一個痛苦決定。選擇解約意味著可能損失已繳價款的15%作為違約金,對許多家庭來說是重大財務打擊。因此,解約通常不會是購屋人的首選,而是在資金壓力下的無奈之舉。
這波壓力較大的主要是在房價飆漲熱區、於景氣末班車購買預售屋的民眾。特別是那些在2023-2024年房價高點時進場的買家,如今面臨房價下修與資金壓力的雙重困境。
市場尚未失控
儘管解約數量增加,但專家強調目前還不能稱為「失控的解約潮」。今年上半年解約量1,339件占整體預售屋交易量仍不到1%,比例相對較低。多數買方還是會選擇盡量完成交屋,除非是非自用又購置多戶預售屋的投資型買方,才會因資金壓力而選擇解約。
曾敬德指出,市場期待的「房價有感下跌」,關鍵在建商的現金流,與解約件數增加與否並無必然關係。若開發商有資金壓力,就會降價換現金;若建商口袋夠深,就看買賣雙方誰先撐不住、對價格讓步。
這波預售屋解約潮反映的是房市從極度熱絡向理性回歸的過程。隨著央行政策持續發酵,市場可能進一步冷卻。專家建議,購屋者應更加審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,避免過度槓桿操作。對建商而言,這波解約潮也是一個警示,過去依靠預售制度快速周轉的開發模式面臨挑戰。未來推案需要更加注重產品定位與風險控制,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