租屋族注意!2026年起租金補貼排除違建,舊戶享緩衝機制 | M傳媒
租屋族注意!2026年起租金補貼排除違建,舊戶享緩衝機制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一紙新制公告,牽動著全台數十萬租屋族的生計與安全,也映照出台灣都會區居住正義與公共安全的艱難平衡。
「房東說這裡是頂樓加蓋,不能申請租金補貼嗎?」 這是許多租屋族心中的共同疑問,但2026年起,答案將截然不同。內政部國土署近日公告,明年起租金補貼新制將全面排除違建、頂樓加蓋等非法建物,為台灣租屋政策投下震撼彈。
政策轉彎:非法住宅不再享有補貼
走進台灣各大都會區的巷弄間,頂樓加蓋、違章建築隨處可見,這些長期存在於灰色地帶的居住空間,如今成為政府整頓的目標。
根據國土署公告,2026年租金補貼申請條件已正式刪除「無房屋稅籍之未保存登記建築物」,僅保留合法住宅申請資格。這意味著明年起,新申請案若屬於頂樓加蓋、違建等非法建物,將無法通過審核獲得補貼。
國土署官員透露,這項政策轉向主要考量近2年非法住宅申請租補案件量明顯提升,引發管理困擾與公安疑慮。長期來看,違建等非法建物確實存在公安風險,不應是政府鼓勵的居住方向。
緩衝機制:保障既有租戶權益
儘管新制對未來申請者趨於嚴格,但對於目前已受補助的租屋族則設有緩衝條款。
根據規定,2025年已核定租金補貼的舊戶,若明年仍住在同一地址,可不受新制限制繼續請領補貼。這項設計旨在減少政策變動對現有租戶的衝擊,提供合理的適應期。
舉例來說,若住在台北市頂樓加蓋的張先生2025年已成功申請租金補貼,2026年仍住在同一住宅,則明年仍可領取租金補貼;但若張先生在2026年搬家至另一處違建居住,就無法再獲得補貼。這種「舊戶舊制、新戶新制」的過渡安排,展現了政策執行的細緻度。
租補現況:協助戶數創歷史新高
這項政策變革背後,反映的是近年租金補貼規模快速擴張的現實。國土署統計,自2022年開辦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以來,截至今年11月14日,全國租金補貼核准戶數已超過88萬戶,申請戶數更首度突破100萬戶、達到103萬戶,雙雙創下開辦以來新高紀錄。
這項數據顯示,租金補貼已成為政府實現居住正義的重要工具,全台有超過百萬租屋家庭依賴這項政策減輕居住負擔。
政策影響:引導租屋市場走向合法化
新制上路後,預計將對租屋市場產生深遠影響。
首先,違建住宅的租金市場可能受到衝擊,由於無法申請補貼,這些物件的吸引力將相對降低。
其次,政策將引導租屋族優先選擇合法住宅,長期來看有助於提升租屋品質與安全。
房產業者分析,租金補貼政策除了協助租屋家庭減輕負擔外,也有逐步化解租屋黑市問題的效果,並能提高租金所得稅收。隨著申請條件趨嚴,合法租屋市場可望進一步健全化。
申請資格:基本條件與補貼金額
對於符合申請資格的租屋族,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提供每戶每月最高2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補助金額。
申請人需為中華民國國民,在國內設有戶籍,年滿18歲,家庭成員均無自有房屋且符合所得限制。針對不同身分者,政府還提供加碼補貼,包括單身青年、新婚家庭、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及經濟或社會弱勢族群。
隨著2026年新制上路,台灣的租屋政策正邁向新的里程碑。
居住安全與居住正義不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,而是政府必須同時兼顧的雙重目標。對於即將租屋的年輕人來說,選擇合法住宅不僅是為了申請補貼,更是對自身安全的基本保障。這項政策轉變,或許正是台灣租屋市場走向透明化、安全化的關鍵一步。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