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Line帳號

張混山 從緬甸大地震看台灣危老都更推動的必要性

張混山 從緬甸大地震看台灣危老都更推動的必要性

2025/03/31 |  389 | 加入最愛

張混山 從緬甸大地震看台灣危老都更推動的必要性

 

緬甸的「實皆斷層」在過去200年內一直處於沉寂狀態,未曾發生大型地震,然而328日,發生芮氏規模8.2的強震,造成重大傷亡與財產損失。群洋國際地產 總經理 張惠山表示,這場災難不僅揭示了地震對建築安全的威脅,也提醒台灣作為地震頻繁的地區,必須加速推動危老建築的更新與都市重建,以確保居住安全。

 

地震災害的啟示

緬甸地震的破壞力主要源於建築物耐震性能不足。許多老舊建築因設計標準低、施工品質差而在地震中倒塌,導致大量傷亡。這一情況與台灣部分老屋的現狀相似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屋齡超過30年的建築已占全台房屋總量的50%以上,其中許多建築未達現行耐震標準,存在潛在危險。

台灣的地震活動頻繁,921地震、花蓮地震等事件已多次證明老舊建築的脆弱性。也說明加速推動危老建築的更新必要性。

 

危老都更的現狀與挑戰

台灣的危老建築更新政策自2017年實施以來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截至2024年底,全台危老與都更核准案件已突破5000件,顯示政策逐漸被接受。然而,推動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,包括:

  1. 屋主意見整合困難:許多屋主因懷舊心理或擔憂重建期間的不確定性,拒絕參與更新計畫。
  2. 法規與程序複雜:危老重建需取得100%屋主同意,且涉及多項審核程序,導致進度緩慢。
  3. 資金與技術限制:部分地區因土地價值低或建築技術不足,難以吸引建商投入。

 

緬甸地震的啟示:加速危老都更的必要性

緬甸地震的災後情況為台灣提供了重要警示。地震的破壞力不僅取決於自然因素,也與建築物的耐震性能密切相關。台灣作為地震帶上的國家,必須以緬甸的經驗為鑑,加速危老建築的更新與都市重建。以下是幾項建議方向:

  1. 簡化法規與程序:政府應進一步降低危老重建的門檻,例如放寬容積獎勵適用範圍,並加速審核流程。
  2. 加強耐震標準:危老建築更新應納入更高的耐震設計要求,以提升建築物的抗震能力。
  3. 推動公辦都更:政府可主導危老重建,提供資金支持並規劃社會住宅與公共設施,減少屋主的負擔。
  4. 提高民眾意識:透過教育與宣導,讓民眾了解危老建築的安全隱患及更新的必要性,促進屋主參與。

 

群洋國際地產 總經理 張惠山 緬甸地震的災後情況提醒我們,建築安全是防災的基石。台灣作為地震頻繁的地區,必須加速危老建築的更新與都市重建,以降低災害風險並提升居住品質。透過政策的完善、技術的提升以及民眾的共同努力,我們有機會打造更安全、更宜居的城市環境。

 

張惠山(山哥來了)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00128101607

群洋國際地產集團

https://www.chiunyang.com.tw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