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婚率攀升催生小宅需求 房市結構悄然轉變
離婚率攀升催生小宅需求 房市結構悄然轉變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,2024年全台離婚對數已突破5.3萬對,較去年略增,整體有偶人口離婚率達千分之10.5,也較十年前上升0.1個千分點。值得注意的是,離婚「婚齡」中位數已由2015年的9年縮短至8.3年,顯示現代婚姻保鮮期正逐漸縮短。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感嘆,「幸福的童話故事,保鮮期只有八年」,這也反映出社會家庭結構的變化,與房市需求緊密相連。
何世昌指出,離婚率上升背後因素複雜,包括經濟壓力、夫妻相處模式、婆媳問題及教育理念差異等。內政部曾委託中經院進行《我國離婚率發展之趨勢、影響及因應作法之研究》,結果顯示,結婚年數越長,婚姻穩定性越高;同時,教育程度與離婚機率呈顯著反向關聯,教育程度越高者,離婚率越低。這可能與受教育程度影響所得水平、就業穩定性相關,高教育程度者常會延後結婚,避免早婚導致的衝動與不成熟。
婚姻結束往往伴隨戶籍分戶,直接影響居住需求。何世昌分析,以有子家庭為例,離異後需要的房間數通常減少,原本適合多人的大坪數房屋需求下降,而單身或小家庭則傾向選擇小坪數住宅,以降低生活成本。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,正在悄然改變房市供需格局,小宅市場因此受惠,買氣和租賃需求皆逐步攀升。
尤其在租賃市場上,離婚後家庭收入減少,單一收入者往往難以承擔購屋成本,租屋成為過渡的主要選項。這不僅增加小宅租賃需求,也促使建商與房東調整產品規劃,針對小坪數、低總價住宅開發與出租,滿足單身與小家庭的居住需求。何世昌表示,「房市正在由大坪數供給主導,逐步轉向小宅、彈性居住型態」,這對市場策略、建案規劃與城市居住模式都有深遠影響。
專家提醒,隨著離婚率居高不下,購屋與租屋族群的需求結構將持續調整。對建商而言,規劃小宅產品、靈活坪數與多功能設計,將更符合未來市場趨勢;對投資者與租屋族,也需關注小宅市場的穩定性與收益潛力。離婚率的攀升,正從社會現象延伸到房市,形成「小宅熱、豪宅冷」的新常態,城市居住格局正悄然轉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