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台房貸拉長至30年成新常態 信義房屋揭「319期新高」趨勢
全台房貸拉長至30年成新常態 信義房屋揭「319期新高」趨勢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台灣房市持續高房價與低利率環境下,房貸年期悄悄拉長,創下歷史新高。信義房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,今年第1季全國平均房貸期數達319期,相較上季增加2期,等於平均貸款多了兩個月,房貸期數再刷新紀錄。六都平均房貸期數皆超過26年,顯示30年房貸已逐漸取代20年房貸,成為市場主流。
房貸期數指借款人共需還款的月份數。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若以20年與30年房貸各占一半推算,平均期數約300期;今年第1季319期的紀錄,反映30年房貸的比重已遠超過20年房貸。過去一年,首購需求增加,加上房價持續上揚,民眾為降低每月負擔,選擇透過延長貸款年限的方式「拉長還款期限」。
觀察新青安政策後的變化更為明顯。2023年第3季為新青安政策上路前一年,全國平均房貸年期約293期;自新政策上路後,平均房貸期數已連續7季突破300期,2025年第1季319期甚至寫下新高。曾敬德指出,房貸期數拉長不僅降低短期月付壓力,也反映民眾在高房價環境下的理財取向「先入住,再慢慢攤還本金」。
區域數據也顯示六都房貸年期普遍超過26年:台北市平均312期、新北市327期、桃園325期、台中321期、台南324期、高雄328期。顯示不論北北桃或中南,高房價環境下,延長貸款期數已成消費者共識。
然而,曾敬德提醒,長年期房貸雖可降低眼前月付壓力,但寬限期結束、開始償還本金時,月付金將驟然增加,民眾若未做好財務規劃,可能面臨生活負擔突然加重的風險。他建議,特別是35歲後申辦30年房貸者,可能一路繳到退休,務必評估自身收入與支出、退休金及生活成本,避免「長期壓力負擔超出預期」。
【M觀點】
房貸期數拉長現象,折射出台灣房價高漲與民眾理財觀念轉變。過去追求短期還款完成的心態已被「低利率下延長負擔」取代,月付壓力短期降低,但長期財務責任仍重。對於首購族與換屋族而言,30年房貸雖可先降低入市門檻,卻也等同把風險延伸至退休歲月。未來房價仍高、利率仍低的市場結構下,民眾需同時兼顧現金流與長期財務穩健,否則「低月付」背後可能暗藏更大壓力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