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商夫妻想買二房,三種方式怎麼選?
外商夫妻想買二房,三種方式怎麼選?
請問先生為外商員工(~300w): 名下 一房(105年前購入,房貸剩~200w,但有能力繳清,而預售屋訂金及工程款共20%也有能力支付)
太太目前專職家庭主婦(之前為護理師)
想買預售屋欲申辦房貸達到8成
1預售屋掛太太名下去申辦,而先生當擔保人去申辦貸款?
2先生繳清第一間貸款並塗銷,然後預售屋掛先生名下去承辦貸款?
3第一間房子移轉到太太名下,而預售屋掛在先生去申辦貸款?
或是更合適做法方案呢?
對於目前的房市氛圍與貸款規範,購置第二間不動產時的財務規劃需要格外謹慎。
以您的情況來說,先生年收入約300萬元,名下已有一間於2015年前購入的房產(房貸餘額約200萬元),同時有能力支付預售屋20%的訂金與工程款;太太目前為專職家庭主婦,但具有護理師背景。這樣的家庭財務結構在規劃第二屋貸款時,確實需要綜合考量多重因素。
在現行的房貸政策環境下,首購資格與貸款成數的取得是關鍵考量。
若將預售屋登記在太太名下並由先生擔任保證人,理論上可以爭取首購利率優惠,但實務上可能因為太太目前無固定收入來源,即便有先生的高收入作為擔保,銀行仍可能要求提高自備款比例或調高利率。這種情況下,雖然首購資格看似誘人,但實際取得的貸款條件未必最優。
另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方案是先生先清償現有房貸,再以個人名義申辦第二屋貸款。這種做法的優勢在於能充分展現先生的財務實力,外商高管的穩定收入通常能爭取到較佳的貸款條件,包括較高的成數與較低的利率。然而,這需要審慎評估資金流動性,確保清償舊房貸後,仍能順利支付預售屋的各期工程款,避免造成短期資金壓力。
關於將舊房產移轉至太太名下的方案,雖然理論上能讓先生取得首購資格購買預售屋,但實際執行面需要精算各項稅負成本。不動產移轉涉及的土增稅、契稅及可能的贈與稅,其總成本可能遠超過貸款利率優惠所省下的金額。此外,這類產權移轉還需考量未來可能的出售時機與相關稅負,整體規劃複雜度較高。
從整體財務規劃的角度來看,較為穩健的做法可能是先生先清償現有房貸,維持乾淨的財務紀錄,同時將預售屋登記在太太名下並由先生擔任連帶保證人。這種架構下,舊房產可考慮出租產生被動收入,這筆租金收入未來可用來抵減新房貸的利息支出。更重要的是,清償後的舊房產仍保有融資彈性,必要時可透過抵押貸款取得周轉資金,且利率通常較信用貸款優惠。
在實際執行時,有幾個關鍵細節需要特別注意。
首先,新青安貸款的首購資格認定標準日趨嚴格,需確認夫妻雙方的房產持有狀況是否符合規定。其次,不同銀行對於高收入人士的貸款政策存在差異,建議至少比較3-4家銀行的方案,特別是外商銀行可能提供更適合國際人士的貸款產品。最後,預售屋的工程款支付時程需要與貸款撥款時點妥善搭配,避免出現資金銜接問題。
專業的財務顧問通常會建議,高收入家庭在進行不動產規劃時,應該以「稅務效率」和「資金靈活性」作為核心考量。與其過度追求貸款成數或利率優惠,不如建立穩健的資產負債結構,保留足夠的財務彈性以因應市場變化。在您的情況中,維持舊房產的清償狀態,同時妥善規劃新房的貸款架構,可能是兼顧成長性與安全性的最佳選擇。
最後要提醒的是,不動產規劃需要隨著家庭狀況與市場環境動態調整。
建議每年度重新檢視貸款條件與資產配置,適時進行優化調整。例如,當太太未來可能重返職場時,家庭的收入結構與貸款條件又會產生新的可能性,這些都可以納入長期的財務規劃藍圖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