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裝修
Line
保單傳承暗藏稅務風險 父母生前變更要保人仍須列入遺產課稅
日盈社宅

保單傳承暗藏稅務風險 父母生前變更要保人仍須列入遺產課稅

2025/09/24 |  47 | 加入最愛

保單傳承暗藏稅務風險 父母生前變更要保人仍須列入遺產課稅

【M傳媒財經中心/專題報導】

在台灣,許多人習慣透過保險規劃家庭風險,甚至視保單為財產傳承的工具。不過,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近期提醒大眾,若父母在過世前兩年,將保單要保人變更為子女,這樣的行為涉及財產權移轉,依規定不僅需要繳納贈與稅,更必須在日後遺產申報時併入計算。忽略這項規定,很可能讓繼承人面臨補稅與罰鍰的雙重壓力。

 

國稅局解釋,要保人是保險契約的實際財產持有人,擁有保單的處分權,包括解約、變更與領回保單價值金額的權利。因此,當父母原本以自己為要保人,但在過世前將要保人變更為子女,實質上就是將保單的財產權轉移給子女,依法視同「贈與」。依《遺產及贈與稅法》規定,若是在死亡前兩年內的贈與行為,必須被併入遺產總額課稅,納稅人不可掉以輕心。

 

為了說明實際案例,國稅局舉出一位林先生(化名)的情況。林先生生前以自己為要保人,替子女投保兩筆投資型保單。2023年間,他將這兩份保單的要保人變更為子女,卻未依規定申報贈與稅。豈料隔年林先生辭世,繼承人在辦理遺產稅申報時,也未將這些保單價值列入遺產總額。最終,國稅局查獲此疏漏,不僅補徵所漏稅額,還依法裁處罰鍰,成為一個血淋淋的警示案例。

 

專家指出,許多家庭會認為保單屬於「保險利益」,只要將受益人或被保險人指定為子女,就能達到傳承效果。然而,法令的切入點在於「要保人」才是真正持有人,因為保單的解約金、價值累積及分紅權益,全都由要保人掌握。一旦變更為子女,就等於完成財產移轉。若忽略相關稅務規定,將來辦理遺產繼承時,就可能因漏報而付出更高代價。

 

實務上,不少民眾會因理財需求或家庭安排,在父母年事漸高時調整保單架構,但若忽略「兩年內的贈與需併入遺產」這項關鍵,就容易踩到法律紅線。稅務專家提醒,若有類似規劃,應事先諮詢專業會計師或稅務顧問,並依法完成贈與稅申報,才能避免後續爭議。

 

國稅局也再次強調,依法誠實申報不僅是納稅義務,更是保障繼承人權益的重要措施。若有保單變更要保人的需求,最好能完整保存相關文件,並於辦理遺產稅時主動申報,避免因漏報而遭到補稅與處罰。

 

總體而言,保險確實是重要的財富管理工具,但若未充分理解相關稅務規範,反而可能讓家人背上額外負擔。這起案例提醒社會大眾,在進行保單規劃時,不僅要考量保障與投資效益,更要留意稅務後果。畢竟,正確的規劃與合法申報,才是真正守護家庭與財產傳承的關鍵。圖/google map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