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Line帳號

《房市暗流:降價潮背後的法律風險與市場警訊》

《房市暗流:降價潮背後的法律風險與市場警訊》

2025/05/26 |  63 | 加入最愛

《房市暗流:降價潮背後的法律風險與市場警訊》

台灣房市近期出現明顯轉折,市場上陸續浮現降價求售的個案,甚至台中地區傳出5年內新古屋社區出現對折出售的驚人案例。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,在當前買氣低迷的環境下,確實可能出現資金緊迫的賣方大幅讓利,但若價格偏離行情過大,就需警惕「AB約」這類違法手段可能死灰復燃。

 

所謂AB約,又稱陰陽合約,是不動產交易中常見的違規行為。操作手法是針對同一筆交易簽訂兩份不同內容的合約:A約記載真實交易金額,B約則刻意虛報價格用於稅務申報與實價登錄。這種手法可能刻意抬高或壓低申報價格,前者可讓買方獲取更高額度貸款並降低未來售屋稅負,後者則能減少賣方當下的稅務負擔。

 

為遏止這類不當行為,內政部實施《平均地權條例》已逾一年,祭出多項嚴格措施,包括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、管制私法人購屋,並明文禁止任何意圖影響交易價格、製造熱銷假象或壟斷轉售牟利的炒作行為。違規者不僅面臨100萬至500萬元罰鍰,若造成市場秩序混亂或公眾損失,更可能遭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,併科100萬至5,000萬元罰金。

 

陳傑鳴分析,在市場調整期,賣方為求快速變現而適度降價屬正常現象,通常78折已是合理讓利範圍。但若出現對折出售等極端案例,就需審慎評估背後是否存在違法操作。他特別提醒,AB約無論是抬高或壓低價格都涉及多重法律風險,包括偽造文書、詐欺、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等刑事責任,同時違反《平均地權條例》的實價登錄規定,可處3萬至15萬元罰鍰。

 

當前房市正處於敏感轉折點,買方雖可望遇到更多議價空間,但也需提高警覺,避免捲入違法交易。專家建議,面對異常低價物件,除查證賣方動機外,更應審視合約內容是否合理,必要時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把關。畢竟在政府嚴打炒房的政策環境下,任何投機行為都可能付出遠超預期的法律代價。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