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預售屋AB合約陷阱大公開!專家警告:這樣簽約小心被吉"
"預售屋AB合約陷阱大公開!專家警告:這樣簽約小心被吉"
最近房市熱絡,不少自備款不擇的朋友會選擇購買預售屋,興沖沖地簽下預售屋合約,卻不知道自己可能正踏入「AB合約」的陷阱。這種看似能讓貸款變輕鬆的手法,實際上暗藏著法律風險和財務危機。
所謂AB合約,就是建商和買方簽訂兩份不同價格的合約
一份是給銀行看的「高價版」,另一份才是真正的成交價。代銷人員通常會用「價格寫高一點,貸款才能貸得多」這樣的話術來說服買方配合。表面上看起來是幫買方解決貸款問題,實則是建商用來墊高實價登錄價格的手段,藉此營造房價上漲的假象。
這種做法在法律上可是踩了紅線
首先,它觸犯了刑法第214條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」,因為實價登錄是政府重要政策,故意登錄假價格就是違法。更嚴重的是,如果被認定是對銀行提供不實資訊騙取貸款,可能構成詐欺罪,最重可處5年徒刑。
合約可能帶來的風險
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可能面臨貸款不足的窘境。銀行最終還是會根據專業鑑價來核定貸款金額,合約寫得再高也沒用。到時候買方可能得突然籌措自備款,這對多數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。
為了讓買方簽AB合約,往往會使出各種話術
像是「這樣才能貸到8成」、「大家都這樣做」、「對你只有好處」等等。但實際上,好處都是建商的,風險卻要由買方來承擔。聰明的做法是直接向銀行確認貸款條件,不要完全相信代銷的說詞。
如果已經簽了這種合約,千萬不要慌張
首先要做的是完整蒐集證據,包括保存所有對話紀錄、錄下代銷的說詞,以及比對預約單和正式合約的差異。接著可以採取法律行動,像是發存證信函、向消保官申訴,必要時甚至可以提告詐欺。同時要立即暫停所有付款,並通知銀行合約有問題。
買房時一定要堅持「只有一個價格」的原則
白紙黑字寫清楚,不接受任何調整。最好直接向銀行確認貸款條件,不要透過代銷轉達。簽約前務必上內政部網站查詢周邊行情,了解真實的市場價格。如果可能的話,帶一位懂法律的朋友一起去簽約,有第三方見證會更安全。最重要的是不要被「最後一戶」之類的話術逼著匆忙做決定,買房是大事,慢慢來才不會出錯。
買房是人生大事,千萬別為了多貸一點錢,反而惹上大麻煩
AB合約看似能讓你「貸好貸滿」,實際上卻可能是個陷阱。記住,任何要求你簽不同價格合約的代銷,都是在害你。別讓自己成為共犯。與其事後打官司,不如簽約前多小心。堅持「透明交易」原則,才能買得安心、住得放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