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Line帳號

了解特留分:保障繼承權益的重要機制

了解特留分:保障繼承權益的重要機制

2025/03/18 |  93 | 加入最愛

了解特留分:保障繼承權益的重要機制

在遺產繼承的過程中,特留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,它確保了每位繼承人至少能獲得一定比例的遺產,避免因遺囑偏袒而導致不公平的分配。

許多人對於特留分的計算方式、與應繼分的區別,以及如何處理特留分侵害等問題仍然感到困惑。本文將以白話文的方式,深入淺出地解釋這些概念,並提供實用的建議,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特留分的相關規定。

 

特留分是什麼?它與應繼分有何不同?

特留分是民法中的一項規定,目的是保障繼承人的基本權益,確保他們不會因為遺囑的偏袒而完全失去繼承權。簡單來說,特留分就像是一道「安全網」,讓每位繼承人至少能拿到一定比例的遺產。例如,如果一位母親立下遺囑,想把所有財產都留給某個孩子,特留分的規定會確保其他孩子也能獲得最低限度的遺產份額。

 

與特留分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「應繼分」

應繼分是指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,法律規定的遺產分配比例。例如,如果一位父親去世時沒有立遺囑,他的配偶和子女會根據應繼分的比例來平分遺產。而特留分則是在有遺囑的情況下,用來限制遺囑人過度偏袒某位繼承人的機制。

 

舉個例子來說,假設玲玲是一位寡婦,她有兩個孩子,分別是12歲和6歲。如果玲玲沒有立遺囑,她的兩個孩子會根據應繼分的規定,平分她的遺產。但如果玲玲立了遺囑,想把大部分財產留給大兒子,特留分的規定會確保小兒子至少能拿到一定比例的遺產,不會因為母親的偏愛而一無所獲。

 

特留分如何計算?可以避開特留分嗎?

特留分的計算是基於「應繼分」的比例來進行的。根據民法第1223條的規定,特留分通常是應繼分的一半。例如,如果一位父親的遺產總額是4,000萬元,他有配偶和三個子女,那麼每位繼承人的應繼分是1,000萬元,而特留分則是500萬元。這意味著,即使父親在遺囑中想把大部分財產留給某個孩子,其他孩子至少也能拿到500萬元。

 

那麼,有沒有辦法避開特留分的規定呢?

其實是有可能的。一種方法是透過「生前贈與」來減少遺產總額。例如,父親可以在生前將部分財產贈與給某個孩子,這樣在他去世時,遺產的總額就會減少,特留分的計算基準也會相應降低。另一種方法是根據民法第1145條的規定,剝奪不孝子女的繼承權。如果某位子女對父母有嚴重的不孝行為,例如虐待或侮辱,父母可以在遺囑中明確指出該子女喪失繼承權,這樣他們就不會享有特留分的保障。

 

如何處理特留分侵害?可以拋棄特留分嗎?

如果繼承人發現自己的特留分權益受到侵害,例如遺囑分配明顯不公,他們可以提起「特留分侵害抗告」。根據民法第1146條的規定,繼承人可以在發現侵害後的兩年內提出訴訟,要求重新分配遺產。如果超過兩年才發現,也可以在繼承權生效後的十年內提出訴訟。不過,一旦超過這些時效,繼承人就無法再追討應得的遺產了。

 

此外,特留分是一種權利,而非義務,因此繼承人可以選擇拋棄特留分。拋棄特留分只需要通知其他繼承人即可,不需要經過法院的程序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拋棄特留分並不等於拋棄繼承權。如果繼承人想要完全放棄繼承,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,否則可能會承擔遺產中的債務。

 

特留分扣減:保護繼承權益的最後防線

在遺產分配過程中,如果遺囑的內容侵害了特留分的規定,受影響的繼承人可以行使「特留分扣減權」。這意味著,侵害特留分的部分遺產分配將被視為無效,相關的財產會回歸到特留分利益人的名下。例如,如果遺囑中將某位繼承人的特留分部分分配給了其他人,受侵害的繼承人可以要求扣減這部分遺產,以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害。

 

需要注意的是,特留分扣減的對象主要是遺囑中的分配,而不包括被繼承人生前的贈與行為。也就是說,如果某位繼承人在被繼承人生前已經獲得了部分財產,這部分財產不會被納入特留分扣減的範圍。

 

特留分是保障繼承權益的重要機制

特留分制度的存在,是為了確保遺產分配的公平性,避免因遺囑偏袒而導致繼承人的權益受損。無論是計算特留分、處理特留分侵害,還是選擇拋棄特留分,這些問題都需要繼承人對相關法律有基本的了解。如果你在遺產繼承過程中遇到特留分的問題,建議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,以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。

 

透過這篇文章,希望你能對特留分有更清晰的理解,並在面對遺產分配時,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。畢竟,遺產不僅僅是金錢和財產,更是對家人愛與責任的延續。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