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傢俱甲醛危機VS二手傢俱衛生疑慮!專家教你健康抉擇
新傢俱甲醛危機VS二手傢俱衛生疑慮!專家教你健康抉擇
【M傳媒-生活中心報導】
「買新傢俱擔心甲醛,買二手傢俱又怕衛生問題⋯⋯」這個在買房知識家社團引發熱烈討論的難題,道出許多消費者在打造健康居家環境時的兩難。隨著室內空污意識抬頭,甲醛超標問題頻傳,讓向來被視為安全選擇的新傢俱蒙上陰影;而二手傢俱雖然甲醛含量較低,卻有衛生清潔與使用痕跡的疑慮。這場健康與安全的抉擇,正在重新定義現代人的傢俱採購標準。
甲醛危機真相
新傢俱確實是室內甲醛的主要來源之一。根據研究,木製傢俱使用的合板、密集板等材料,在製作過程中使用的黏著劑會持續釋放甲醛,釋放期可能長達3-15年。特別是剛拆封的新傢俱,甲醛釋放濃度最高,可能引發眼睛刺痛、呼吸道不適,長期暴露甚至增加致癌風險。
然而,消費者不必過度恐慌。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已對板材甲醛釋出量訂定標準,分為F1、F2、F3三個等級,其中F1標準最嚴格,適合臥室等密閉空間使用。選購時認明標章,就能有效降低風險。
二手傢俱問題
選擇二手傢俱雖然避開了甲醛問題,卻可能面臨其他健康隱憂。床墊、沙發等軟件傢俱容易藏匿塵蟎、細菌,甚至可能殘留前任使用者的皮屑、汗液等過敏原。木製傢俱則要注意是否有霉斑、蟲蛀等問題,特別是在台灣潮濕的氣候環境下,霉菌滋生可能引發呼吸道問題。
此外,二手傢俱的結構安全性也需要仔細檢查。使用多年的傢俱可能出現結構鬆動、零件損壞等問題,若未仔細檢查就使用,可能造成安全隱患。
消費第三條路
其實,在新傢俱與二手傢俱之間,還存在更聰明的選擇。對於必須購買的新傢俱,可以優先選擇實木製品或符合F1標準的綠色建材,雖然價格較高,但健康風險大幅降低。另外,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,要求廠商提供檢測報告,也是保障自身權益的重要步驟。
若仍擔心甲醛問題,可以考慮「新舊混搭」策略:床架、書桌等長時間接觸的傢俱選擇新品,而書櫃、邊几等較少接觸的品項可以考慮二手。這樣既能控制預算,又能有效管理健康風險。
實用除醛與清潔對策
無論選擇新舊,事後處理都同樣重要。新傢俱建議先放置在通風處1-2週,並使用空氣清淨機輔助;二手傢俱則需要徹底清潔消毒,特別是布質表面應使用蒸氣清潔,木質表面則可用稀釋漂白水擦拭。
近年興起的專業除醛服務也是不錯的選擇,透過光觸媒、化學分解等方式,能有效降低甲醛濃度。雖然需要額外花費,但對於敏感族群而言,是值得考慮的投資。
M觀點:
傢俱選擇的難題,本質上是現代人對健康生活追求的具體展現。真正的健康居家,不是單靠傢俱選擇就能達成,而是需要整體環境管理的智慧。在預算與健康間找到平衡點,讓每個傢俱選擇都成為打造理想生活空間的積極作為,才是現代消費者應該追求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