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大產業齊跌 川普關稅烏雲籠罩台灣經濟》
《三大產業齊跌 川普關稅烏雲籠罩台灣經濟》
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數據描繪出一幅令人憂心的經濟圖景。4月製造業、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全面下挫,這片愁雲慘霧中,美國前總統川普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,正成為籠罩台灣經濟的最大不確定因素。
走進台北市各大百貨公司,往年熙攘的人潮已不復見。台經院數據顯示,服務業測驗點暴跌至85.41點,創下2020年5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低。院長張建一分析,這波衰退來自三重打擊:股市交易量萎縮、保險業因新台幣升值面臨資產減損,以及零售業年減0.6%的消費頹勢。「過去兩年的高基期,注定今年內需難現榮景。」他語帶保留地說。
製造業的寒蟬效應更為明顯。測驗點90.9點不僅連續三個月下滑,更創下近兩年最低紀錄。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,川普政府對中國、歐盟關稅政策的反覆轉彎,讓企業主們無所適從。「原本預期的經貿海嘯,現在看來像是虛驚一場,但這種政策不確定性本身就已造成傷害。」
營建業90.38點的測驗點,同樣寫下2022年12月以來最差表現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已是三大產業連續第四個月同步下滑,形成罕見的「三殺」局面。
張建一警告,真正的風暴可能還在後頭。隨著6月美債到期,美國可能重啟量化寬鬆,而聯準會為抑制關稅推升的通膨,甚至可能轉向升息。「這將比關稅本身更具殺傷力。」孫明德補充,美國物價壓力未減,下半年貨幣政策可能趨緊,這將進一步壓縮台灣經濟的喘息空間。
在一片陰霾中,張建一仍看見曙光。今年1至4月製造業成長15%,AI帶動的資通訊與電子零組件需求強勁,加上4,100億元特別預算逐步解凍,台灣經濟仍有「保3」的可能。「關鍵在於川普效應能否減弱,以及特別條例能否及時發揮作用。」他謹慎樂觀地說。
這份報告揭示了一個深層危機:在美中角力的夾縫中,台灣經濟正面臨「政策不確定性」這個新型態風險。當華府的決策反覆成為常態,企業要如何在迷霧中尋找方向,將是未來半年的最大挑戰。更多房市資訊 - M傳媒 https://94m.com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