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貸款
房仲
社宅
修繕
Line
40年屋貸款繳完變80年宅 專家警告:便宜不等於安全 | M傳媒
日盈社宅

40年屋貸款繳完變80年宅 專家警告:便宜不等於安全 | M傳媒

2025/10/27 |  17 | 加入最愛

40年屋貸款繳完變80年宅 專家警告:便宜不等於安全
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
「等我房貸繳完,房子都80歲了!」這句看似誇張的抱怨,其實正是台灣房市的真實縮影。高房價讓許多首購族退而求其次,轉向40、50年屋齡的中古公寓,但背後的現實卻讓人不寒而慄,當房貸繳完,房子早已邁入「高齡住宅」階段。根據內政部資料,台灣住宅平均屋齡已超過30年,老宅不再是少數現象,而是全民共同面對的安全考題。

老屋最大的問題不在「舊」,而在「結構」。

921地震前興建的建築,多數未依照現今的抗震標準設計,常見的問題包括混凝土強度不足、鋼筋鏽蝕、梁柱裂縫與地基下陷。這些看似微小的瑕疵,一旦遇上地震或豪雨,就可能演變成致命危機。結構技師指出:「老屋的耐震力就像人體骨質,年紀越大越容易脆化,不定期檢查真的很危險。」

除了結構,隱藏在牆後的管線問題更讓人頭痛。

舊式電線負載能力低,現代家庭動輒使用冷氣、烘衣機、微波爐,一旦超載就可能釀成火災;鏽蝕的水管則容易滲漏、污染飲用水。許多購屋族為了省錢忽略這些細節,事後花在修繕與補強的金額,往往超過當初買屋省下的價差。

根據內政部統計,全台約有逾百萬戶屋齡超過40年的住宅,其中北北基桃更是重災區。

近年政府推動「老屋健檢」與「危老重建」補助,但成效有限。原因在於多數老公寓分屬多戶共有人,意見難以整合,加上補強工程費用高昂,導致許多住戶寧願「能住就好」。

專家建議應從三個角度思考,結構安全、修繕成本與未來性。

結構方面應找專業技師鑑定,確認樑柱強度與基礎狀況;修繕部分要預留至少總價5%的費用,用於管線更新與防水維護;至於未來性,則需評估是否位於具更新潛力的區段,例如都更整合區或捷運沿線地帶。

許多購屋族誤以為「老屋便宜就是賺到」,但實際上,老宅的風險成本往往被低估。

房產顧問指出:「40年屋齡再貸20年,等於你付完房貸時,房子也進入80歲高齡。屆時不只保險難保、銀行不願續貸,甚至要賣都沒人敢接。」這句話聽起來殘酷,卻是一針見血的提醒。

M觀點:老屋不是不能買,但一定要買得明白。

房子不像紅酒,越陳越香;它更像機械,需要定期維護與檢修。若預算有限,與其盲目追求地段與坪數,不如選擇結構安全、管理完善的社區,或積極利用政府補助進行補強。畢竟,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冒險的。懂得風險、提前規劃,老宅也能住出新安心。
 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