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Line帳號

房仲真心話:為什麼不PO價格?廣告「點閱率」真相

房仲真心話:為什麼不PO價格?廣告「點閱率」真相

2025/04/28 |  15 | 加入最愛

房仲真心話:為什麼不PO價格?廣告「點閱率」真相

許多買方抱怨房仲廣告「不標價格」「資訊不透明」,而房仲則無奈表示:「即使寫得再清楚,多數人根本不會看!」這背後其實是「消費者行為」與「職業義務」的衝突。

 

1. 買方為什麼不看完整資訊?

根據房產平台數據分析:

80% 的買方「滑過」文字內容,只看照片和總價。

60% 的詢問來自「未標價」的廣告(因為好奇而點擊)。

10% 的買方會仔細比對「主建物 vs. 權狀坪數」。

 

買方真實心聲:

「我一天看上百則廣告,哪有時間逐字讀?」

「價格沒寫的一律當作開天價,直接跳過!」

「坪數寫再清楚,到現場發現是虛坪還是白跑。」

 

2. 房仲的兩難:公開資訊反而吃虧?

實務上,房仲若完整揭露資訊,可能面臨:

優點:

吸引「精準客戶」,減少無效帶看。

建立專業信任感,長期累積口碑。

 

缺點:

被同行或買方「跳單」(例如:買方直接找屋主議價)。

價格透明後,議價空間被壓縮(買方直接從實價登錄最低價砍起)。

廣告點閱率下降(多數人偏好「神秘感」標題,如「超值三房私訊詳談」)。

 

3. 即使買方不看,房仲仍應公開資訊的 3 個理由

儘管多數買方不會細讀廣告內文,但房仲仍應盡量揭露關鍵資訊,因為:

 

1)法律與道德責任

依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》第 24 條,房仲應提供「真實、完整」的資訊。

若廣告誤導(例如:虛坪不標明),可能構成「不實廣告」,遭公平會開罰。

 

2)減少無效帶看,提升效率

買方若事先知道「主建物僅 20 坪」,就不會到現場才抱怨「太小」。

公開價格區間(例如:1,580 萬~1,680 萬),可過濾「預算不足」的客戶。

 

3)長期品牌經營

誠實揭露的房仲,容易累積「專業可信」的形象。

買方未來若有換屋需求,更可能回頭委託。

 

4. 買賣雙方如何創造「雙贏」?

給買方的建議

主動詢問關鍵數據(例:「主建物幾坪?車位是坡平還是機械?」)。

拒絕罐頭回覆:與其只問「多少錢?」,可改問「這間主建物佔權狀幾%?」

給認真房仲鼓勵:若遇到詳實說明的業務,可明確表達「感謝提供完整資訊」。

 

給房仲的建議

至少揭露「主建物坪數 + 總價區間」(例:主 25 坪/開價 1,580 萬~1,680 萬)。

用「懶人包」取代長篇大論(例如:在圖片上加註關鍵字,如「邊間」「無暗廳」)。

對「認真客戶」提供完整資料(例如:主動傳格局圖、實價登錄比對表)。

 

透明化是趨勢,但需「聰明揭露」

即使買方習慣快速滑過廣告,房仲仍應盡「合理揭露義務」,但可採用「分層資訊」策略:

 

廣告標題:吸睛重點(例:「主 25 坪|正三房|捷運 3 分鐘」)。

內文簡介:關鍵數據(主建物、屋齡、車位類型)。

私訊回覆:完整資料(權狀、土地持分、詳細地址)。

最終目標是「減少資訊不對稱」,讓真正有需求的買方快速找到理想物件,而房仲也能精準服務,避免無效帶看!

 

你認為房仲廣告該公開哪些資訊?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! <<

標籤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