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同一棟房兩個價!」銀行估太低、房仲喊太高 真相是誰在騙你? | M傳媒
「同一棟房兩個價!」銀行估太低、房仲喊太高 真相是誰在騙你?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一棟房子,兩樣價格! 銀行和房仲的鑑價結果經常天差地遠,背後原因與目的性不同有關,專家教你如何聰明解讀與選擇。
同樣是鑑價 結果可能差很大
許多有房子的民眾都有同樣疑問:「手邊有一棟房子,請銀行鑑價跟請房仲鑑價有差嗎?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,而且差異可能超乎你的想像。銀行與房仲的鑑價不僅方法不同,連背後的目的性也有很大差異,導致同一間房子可能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價格。
專業人士分析,銀行鑑價主要是為了控管風險,確保在借款人無法還款時,能夠透過拍賣房屋收回借出的款項。這種保守的立場使得銀行鑑價結果通常低於市場行情。相反地,房仲業者的估價則更貼近實際市場交易價格,因為他們的目的是促成房屋買賣。
鑑價方法大不同 背後目的決定價格
銀行的房屋鑑價通常會綜合運用三種專業方法,並參考實價登錄等市場數據判斷行情。銀行在估價時,會盡可能參考附近所有成交數據後,給出一個「平均值」。房仲業者雖然也會參考實價登錄與周邊成交行情,但他們的估價更側重於當前市場熱度與買方接受度。簡單來說,銀行關心的是「最壞情況下這房子能賣多少」,而房仲關心的是「現在市場上這房子能賣多少」,這種根本性的差異導致了鑑價結果的不同。
老屋鑑價特別注意 這些因素影響最大
對於老屋來說,無論是銀行還是房仲,都會特別注意幾個關鍵因素。屋齡是最主要的考量點之一,因為它直接影響房屋的折舊狀況與剩餘價值。
建築結構也是重要因素。此外,地段、屋況、坪數與周邊環境(有無嫌惡設施)都會影響最終的鑑價金額。銀行甚至會參考政府機關的「建築物耐用年數及折舊率表」來判斷老屋的剩餘耐用年限。
銀行鑑價流程較嚴謹 房仲較貼近市場
銀行的房屋鑑價流程通常較為嚴謹,從蒐集資料、實地勘察到產出估價報告書,需要7到10個工作天。過程中,銀行會派專員到現場評估建物狀態、區域環境與生活機能等。房仲的估價則相對快速,通常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初步估價結果。
不過,房仲的估價可能因銷售策略而有所調整,有時會為了爭取委託而稍微高估,或為了促成交易而略微低估。值得注意的是,銀行在未正式收件前通常只能提供初估參考,且不會收取估價費用。銀行內部有嚴謹的鑑價流程,通常只在客戶正式申請貸款時才會啟動完整的鑑價程序,銀行本身並不提供收費估價服務。
費用與應用時機 聰明選擇省錢又省事
在鑑價費用方面,銀行與民間鑑價管道也有差異。如果已經確定要向某間銀行申請房貸,銀行的鑑價通常是貸款申請流程的一部分,不會單獨收取鑑價費用。而自行委託專業鑑價公司或不動產估價師,費用則可能一萬到3萬元。至於房仲的估價服務,通常不需支付費用,因為這屬於他們服務的一部分。
選擇鑑價管道的時機也很重要。如果你正在規劃申請房貸,銀行的鑑價結果最為關鍵,因為它直接影響核貸額度。如果你考慮賣房,那麼房仲的估價更能反映市場接受度。無論是選擇銀行還是房仲進行房屋鑑價,了解背後的邏輯與差異,能幫助你更明智地解讀鑑價結果。銀行鑑價讓你了解「安全價值」,房仲估價讓你掌握「市場機會」,兩者各有用途,端看你的需求是貸款還是售屋。
對於有房子的屋主來說,最理想的方式是雙管齊下,先向多家房仲諮詢市場行情,再向往來銀行詢問貸款條件,才能全面掌握房子的價值範圍,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財務決策。畢竟,在房地產世界裡,資訊越完整,決策越明智。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