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價崩盤希望破滅!專家揭「五年內難回4年前」殘酷真相
房價崩盤希望破滅!專家揭「五年內難回4年前」殘酷真相
貨幣貶值+營建成本漲20% 每坪2字頭時代回不去了
近期一位網友在房市討論區發問:「明年房價肯定會下跌,甚至到後年可能還會跌,但大家覺得,有沒有可能跌回四五年前的價格,大約每坪2字頭左右?」這個問題引起許多購屋族與投資者熱烈討論,也讓人開始思考房價的長期趨勢與背後因素。
貨幣貶值與通膨吃掉跌幅
專家分析指出,雖然房市短期確實出現修正,但若論整體市場,要在五年內回到四五年前的價格,可能性並不高。首先,貨幣供應量與通膨是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。假設貨幣每年持續貶值,即便房價下修,實質購屋成本不會完全回到過去水準,也就是說,即便名目價格下降,購屋者實際支付的購買力並未大幅降低。
營建成本大幅上漲20%
根據市場數據,2025年因碳稅、碳費政策上路,營建成本大幅上升。鋼鐵成本因碳費增加約20%,低碳混凝土價格比傳統混凝土高出約30%。這些成本最終都將轉嫁至房價,使房價獲得強力支撐。
供需結構支撐房價
其次,地段與供需關係對房價形成支撐。
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熱門區域,屋齡超過30年的老房子占比高,新建案供應有限,且都更效率不佳,這些都限制了房價大幅下跌的空間。即使部分偏遠或剛性需求較低的區域,價格可能出現調整,但整體市場平均而言,回到四五年前水準的可能性極低。
房價下跌幅度不均
再者,房價下跌幅度並非均等,仍需考量屋況與生活機能。
一般而言,新屋或屋況良好的房子,即使市場修正,也會保有一定價值;相反地,屋齡老舊或周邊生活機能較弱的房子,下跌幅度可能較大。這意味著,購屋者若有自住需求,重點應放在生活便利性、通勤距離及學區等條件,而不是單純追求歷史價格。
房價影響因素分析表
賣厝阿明觀點
總結來說,房市短期可能修正,但五年內回到四五年前每坪110萬的水準機率不高。房價受貨幣、供需、地段及屋況等多重因素影響,購屋者應以自住需求與財務承受力為主,而非追求過去價格。理性分析市場、掌握房屋資訊、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物件,才是購屋穩健之道。市場起伏難免,但自住族若做好長期規劃,仍能找到理想房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