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世代斷裂:繼承潮吞噬交易量 無產青年陷購屋絕境
房市世代斷裂:繼承潮吞噬交易量 無產青年陷購屋絕境
台灣房市正經歷一場「財富世襲化」的無聲革命。最新數據顯示,全台房屋移轉中高達30%來自繼承或贈與,台北市更出現每2戶交易就有1戶是繼承的極端現象。這種從「市場交易」到「家族傳承」的結構性轉變,不僅讓建築業與房仲業陷入生存危機,更將造就「有房世代」與「無房世代」的永久性社會斷層。
這波繼承潮背後是三重結構性困境的疊加:
1. 高齡化海嘯: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,65歲以上人口突破20%,帶動繼承移轉登記量連年創高,平均每4分鐘就有一筆不動產進入繼承程序。
2. 政策失靈: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將換屋族第二戶貸款成數壓至50%,加上土增稅負擔沉重,迫使家庭選擇「不交易、等繼承」的消極策略。
3. 財富固化:台北市精華區老宅透過繼承世代傳承,形成「家族資產池」,年輕族群若無家族奧援,購屋門檻已等同天塹。
市場生態鏈正遭遇毀滅性重組:
建商困境:預售屋交易量暴跌7成,中小型建商資金斷鏈風險激增,全台已出現多起「工程達9成仍倒閉」的爛尾樓案例。
房仲轉型:傳統買賣業務萎縮,部分業者轉向「繼承諮詢」服務,協助處理複雜的產權分割與稅務規劃。
稅收失衡:繼承移轉的土增稅、契稅遠低於買賣交易,地方政府稅基持續流失。
最嚴峻的挑戰在於社會流動性窒息:
居住世襲制:信義區、大安區等精華地段老宅,透過繼承形成「家族永續資產」,市場流通性凍結。
青年絕望感:30歲以下族群僅8.3%擁有自宅,其中逾7成靠父母資助,無家族奧援者購屋機會趨近於零。
政策兩難:過度緊縮恐引發建商倒閉潮,鬆綁又怕炒房再起,政府陷入「打炒房」與「救產業」的雙重困局。
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,當前房市已進入「冰火共治」的矛盾階段:
精華區老宅因繼承潮導致供給稀缺,價格僵固
蛋白區新案在資金斷鏈壓力下,恐現「骨折式拋售」
若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轉負,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
打破僵局需多管齊下:
1. 稅制改革:提高繼承不動產的持有成本,促使閒置老宅釋出。
2. 差別管制:對首購、換屋族放寬貸款限制,精準打擊投機而非剛需。
3. 都更加速:透過公權力介入老宅更新,增加可負擔住宅供給。
賣厝阿明建議,這場房市結構革命已超越單純的經濟議題,成為威脅社會穩定的未爆彈。
當「努力買房」的傳統階級流動管道被封死,台灣需要更根本的居住正義解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