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政策大轉彎!新青安鬆綁激辯 學者憂:打炒房成果恐泡湯
房市政策大轉彎!新青安鬆綁激辯 學者憂:打炒房成果恐泡湯
政策急轉彎 營建股單日暴漲近7%,行政院會近日拍板重大政策轉向,宣布自9月起新青安貸款不再計入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的銀行放款限額,此舉立即引發市場震撼。上市櫃營建類股單日狂飆近7%,25檔個股漲停鎖死,創下史上第三大漲幅。然而這波政策鬆綁卻引發學者與民團強烈憂慮,質疑政府為討好市場派,恐讓過去七波打炒房成果付諸東流。
解決房貸荒 卻埋房價漲隱憂
這項政策轉向源於行政院長卓榮泰要求公股行庫「金融水龍頭開大一點」,旨在解決嚴重的房貸荒問題。去年新青安政策因優惠條件造成大量申請,導致銀行資金排擠效應。如今排除限額後,預計可釋出數千億資金活水,讓非新青安房貸也能獲得喘息空間。公股銀行預估,年底前將增加一成房貸量能,低總價產品去化速度可望提升。
市場出現三大改變
業界分析,新政策至少帶來三項明顯改變:市場信心回穩、公股銀承作意願提高,以及總價1,200萬元內產品直接受惠。然而這僅是「解渴而非暢飲」的有限度鬆綁,央行對第二戶以上的信用管制仍未解除,民營銀行放款標準依舊嚴格。
世代價值觀衝擊購屋市場
更深層的問題在於世代價值觀轉變。在高房價與低薪資結構下,年輕族群對「成為屋主」的期待值持續下降,「及時行樂」觀念正取代傳統「成家立業必買房」的社會共識。購屋市場逐漸出現「菁英化」現象,醫師、科技業工程師、金融專業人士成為購屋主力,一般受薪階級的購屋能力快速萎縮。
正反兩極評價
支持者認為此舉有助解決首購族貸款困境,特別是在15萬戶交屋潮來臨之際。反對聲音則擔憂可能推升房價,民團批評政府一方面聲稱要解決居住正義,另方面又想討好市場派,導致政策搖擺不定。學者更警告,前七波打炒房效果可能受影響,因釋放的資金活水不僅限剛性需求,購買第二、三房者也將受惠。
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持不同看法
他強調從去年高點到今年上半年,新青安件數與金額已回歸自住本質,加上財政部優化措施,現在時空環境已與去年不同,炒房風再起的可能性較低。
M觀點,短期而言,新青安鬆綁可緩解房貸荒問題;但長期來看,台灣房市仍需面對深層結構性問題。政府需在促進市場活絡與維持金融穩定間取得平衡,同時透過都市更新與多元住宅政策解決供需失衡,才能在國際變局與世代轉型的夾擊下,為台灣房市找到新的出路。
圖/google map M傳媒 https://94m.com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