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仲一直叫我降價!是真心建議還是只想成交?內行揭「砍價話術陷阱」4招反制
房仲一直叫我降價!是真心建議還是只想成交?內行揭「砍價話術陷阱」4招反制
賣方必看:低於底價100萬該接受嗎?一張表看懂房仲降價建議是真心還是套路
近期有網友在房市社群發問:「我是賣方,明明和房仲簽了底價,也說過如果買方開不到底價就不用再通知我們談,房仲卻每次帶看後只叫我們去談看看,買方開的金額從未透明告知,最後開價**低於底價將近100萬。房仲還說這是帶看幾組開價最高的,並一直建議降價。我不太懂他的比價基準,也擔心降價後未來實價登錄出來會越賣越低。房仲到底是真心站在我們立場,還是只想促成成交?」
專家分析,這類賣方疑慮非常常見,尤其是第一次賣房的屋主。
房仲的角色是「協助成交」,但其利益本身與成交價密切相關,這容易產生賣方對建議的疑慮。
首先,房仲建議降價時,往往是依據「市場供需、類似物件成交價、實價登錄行情」來判斷。也就是說,他的建議基準多半以市場現實為主,而非完全站在屋主心理預期。房市冷、買氣低迷時,房仲可能更傾向「先成交再說」,因此會持續催促屋主考慮降價。
其次,房仲未公開之前帶看的開價,也屬常見現象。仲介可能擔心過多訊息影響屋主心理,或想保留操作空間。對賣方來說,這會造成資訊不對稱,讓人難以判斷房仲是真心分析還是偏向促成成交。
再者,底價與實際成交價之間的落差,是賣方心理與市場行情的衝突。即便底價設定合理,遇到房市疲弱,實際出價可能仍低於屋主期望。房仲提醒的「實價登錄是天花板」觀念,是基於近期同類物件成交價,並非刻意壓價,但對屋主而言,感覺可能像是被動被逼降。
專家建議,賣方可採取以下方法降低疑慮:
1. 明確溝通底價與談判策略:與房仲再次確認底價、降價幅度及談判原則。
2. 要求透明訊息:了解每組買方的開價、條件與反饋,避免資訊不對稱。
3. 獨立比價參考:除了房仲提供資料,也可自行查詢實價登錄、同區成交行情,作為決策依據。
4. 保持彈性但堅守原則:若房市冷且買氣低,短期降價可促成成交,但不宜過度降價而損失長期利益。
降價決策流程與房仲建議評估表
賣厝阿明知識+觀點
第一次賣房容易對房仲建議感到矛盾,其實這是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心理壓力。房仲會依市場現況建議降價,但並非一定對屋主不利。建議屋主把底價、心理價位、可接受成交區間明確列出,並要求房仲提供完整開價訊息。房市成交不是單靠價格,也靠透明、策略與時間掌握。保持理性思考,既不盲目降價,也不被恐懼左右,才能在冷市中賣得安心、價值最大化。